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有限与无限:新加坡与台湾地区政治竞争比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3-36页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和背景第13-15页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第三节: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28页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28-34页
    第五节: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意义与局限性第34-36页
第一章:竞争与政治竞争第36-62页
    第一节:竞争的概念辨析第36-43页
        一、竞争的基本含义第36-38页
        二、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竞争第38-39页
        三、人类社会竞争产生的本源第39-40页
        四、竞争的一般状态与基本原则:有序有限与无序无限第40-41页
        五、人类社会中竞争与冲突的关系及竞争的基本特征第41-43页
    第二节:政治竞争的概念辨析第43-49页
        一、政治竞争的基本含义第43-44页
        二、政治竞争的主体与客体第44-46页
        三、政治竞争的目的与原则第46-47页
        四、政治竞争的后果与影响第47-48页
        五、政治竞争的内部张力与外部压力第48-49页
    第三节:有限政治竞争与无限政治竞争第49-57页
        一、现代民主政治与政治竞争第49-52页
        二、政治竞争的强度与限度第52-53页
        三、有限政治竞争与无限政治竞争的定义第53-55页
        四、有限政治竞争的特点、发展趋势与影响第55-56页
        五、无限政治竞争的特点、发展趋势与影响第56-57页
    第四节:政治竞争的制度构成第57-62页
        一、政治资源分配机制和格局:政权组织架构、政党体制第57-58页
        二、政治精英更新机制:(非)竞争性选举、(非)竞争性选拔第58-59页
        三、政治价值构建和维持机制:精英推动、公共舆论、外部输入第59-60页
        四、政治竞争行为激励机制:廉能优先型、选举优先型第60-62页
第二章: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和台湾无限政治竞争第62-90页
    第一节:新加坡的“一党独大”式民主及有限政治竞争第62-71页
        一、政体外壳:威斯敏斯特式的议会民主制第62-63页
        二、政治核心:“一党独大”的人民行动党第63-65页
        三、政治力量对比格局:“一元主导—绝对主体板块”式稳定结构第65-70页
        四、有限政治竞争:集约型的制度化政治竞争第70-71页
    第二节:台湾地区的“普力夺”式民主及无限政治竞争第71-80页
        一、政体外壳:台湾特色的半总统共和制第71-73页
        二、政治主角:“选举主义”的蓝绿两大阵营第73-75页
        三、政党体制:带有两党制特点的极化多党制第75-77页
        四、政治力量对比格局:“两极对立-破碎型板块”式稳定结构第77-79页
        五、无限政治竞争:弥散型的“普力夺”式政治竞争第79-80页
    第三节:新台两地政治竞争的结构性比较第80-90页
        一、政治资源分配机制和格局:橄榄型VS哑铃型第80-82页
        二、政治精英更新机制:开放与择贤VS恩庇与派系第82-85页
        三、政治价值构建和维持机制:自主建构VS输入嫁接第85-88页
        四、政治竞争行为激励机制:“廉能-民生”VS“选举-民粹”第88-90页
第三章:新加坡和台湾地区政治竞争的形成过程比较第90-133页
    第一节:新台两地政治发展的历史分期与制度变迁第90-100页
        一、政治竞争视角下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历史分期第90-94页
        二、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制度变迁:无竞争——有限竞争第94-95页
        三、政治竞争视角下台湾地区政治发展的历史分期第95-99页
        四、台湾地区政治发展的制度变迁:政治垄断——无限竞争第99-100页
    第二节:政治竞争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影响因素第100-108页
        一、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与“关键节点”第100-102页
        二、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形成中的两个“关键节点”第102-104页
        三、台湾地区无限政治竞争形成中的两个“关键节点”第104-107页
        四、新台两地“关键节点”影响因素的内容比较第107-108页
    第三节:政治竞争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组合与时间顺序差异第108-114页
        一、“关键节点”影响因素的强弱组合差异第108-110页
        二、“关键节点”影响因素的时间顺序差异第110-112页
        三、“关键节点”影响因素组合差异对政治竞争发展方向的影响第112-114页
    第四节:政治竞争形成中的政治行为者与行为逻辑差异第114-125页
        一、新台两地政治竞争形成中的政治行为者及其作用第114-116页
        二、李光耀及人民行动党的行为逻辑:以斗争求团结第116-118页
        三、蒋经国及国民党的行为逻辑:以妥协求团结第118-120页
        四、李登辉及国民党的行为逻辑:派系优先、个人专断第120-122页
        五、陈水扁及民进党的行为逻辑:民粹优先、短期投机第122-125页
    第五节:政治竞争形成中的路径依赖与意外因素第125-133页
        一、政治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生成原因第125-126页
        二、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形成中的路径依赖第126-127页
        三、台湾无限政治竞争形成中的路径依赖第127-130页
        四、新台两地政治竞争形成中的意外因素比较第130-133页
第四章:新加坡和台湾地区政治竞争的制度后果比较第133-163页
    第一节:民主制度的政治基础:巩固与削弱第133-141页
        一、基本政治共识:构建“共同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认同崩裂第133-135页
        二、政治协商与妥协机制:竞合政治与否决政治第135-139页
        三、政治制度的法治基础:巩固强化与破坏瓦解第139-141页
    第二节:政治市场:平稳有效与逐步失灵第141-149页
        一、政治生态:强者恒强与劣胜优汰第141-146页
        二、政治市场运行:有效与失灵第146-149页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步与停滞第149-163页
        一、1950年—1990年新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成果比较第150-153页
        二、1990年后新台两地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情况比较第153-156页
        三、新台两地民生改善与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比较第156-159页
        四、新台两地与中国大陆经济交流合作情况比较第159-163页
第五章:新加坡与台湾地区政治竞争可能走向及启示第163-198页
    第一节: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可能走向:稳定之中蕴藏脆弱第163-174页
        一、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与有限政治竞争的关系第163-165页
        二、支撑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模式平稳存续的主要条件第165-167页
        三、新加坡有限政治竞争模式的缺点与不足第167-170页
        四、新加坡未来政治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第170-174页
    第二节:台湾地区无限政治竞争可能走向:螺旋式政治衰败第174-191页
        一、台湾民主政治与无限政治竞争之间的关系第174-177页
        二、支撑台湾地区无限政治竞争模式维持与强化的主要条件第177-183页
        三、“民粹+台独”已沦为加速民主政治衰败的“政治鸦片”第183-185页
        四、台湾地区未来政治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第185-191页
    第三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政治竞争实践的意义与启示第191-198页
        一、政治竞争对一国或地区的政治发展至关重要第191-195页
        二、有限政治竞争是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可行模式第195-198页
结论第198-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09页
后记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女性地位变化下的消费异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以未成年犯实证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