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本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选题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选题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1.3.1 本选题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本选题基本框架 | 第17页 |
1.4 本选题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19-34页 |
2.1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 | 第21-27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思想 | 第21-23页 |
2.1.2 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经济思想 | 第23-25页 |
2.1.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第25-27页 |
2.2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 第27-30页 |
2.2.1 新中国成立前后张闻天的实践探索 | 第27-28页 |
2.2.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实践总结 | 第28-30页 |
2.3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观因素 | 第30-34页 |
2.3.1 善于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 第30-31页 |
2.3.2 执著的共产主义信仰 | 第31-32页 |
2.3.3 深厚的经济理论功底 | 第32-34页 |
第3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4-48页 |
3.1 阶段与矛盾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 | 第34-37页 |
3.1.1 社会主义本身有自己的经济发展阶段 | 第34-35页 |
3.1.2 社会主义阶段经济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 第35-36页 |
3.1.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 | 第36-37页 |
3.2 任务与性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任务及对生产关系内涵的深化认识 | 第37-40页 |
3.2.1 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第37-38页 |
3.2.2 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创见 | 第38-40页 |
3.3 活力与动力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及开放国内市场 | 第40-43页 |
3.3.1 社会主义阶段要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 第40-41页 |
3.3.2 重视和利用市场的积极作用 | 第41-42页 |
3.3.3 发挥好国家对经济的领导与监管作用 | 第42-43页 |
3.4 规律与机制论——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及分配原则 | 第43-45页 |
3.4.1 搞经济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 第43-44页 |
3.4.2 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 第44-45页 |
3.5 战略与支撑论——重视“三农”以及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 第45-48页 |
3.5.1 尊重农民意愿,夯实“三农”基础 | 第45-46页 |
3.5.2 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建成社会主义 | 第46-48页 |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评价 | 第48-61页 |
4.1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鲜明特点 | 第48-52页 |
4.1.1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性 | 第49-50页 |
4.1.2 部分理论思想展现出前瞻性 | 第50-51页 |
4.1.3 表现出对当时社会极“左”思想的批判性 | 第51-52页 |
4.2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价值 | 第52-57页 |
4.2.1 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思想 | 第52-55页 |
4.2.2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准备 | 第55-57页 |
4.3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57-61页 |
4.3.1 受时代发展的局限,部分理论成果未能冲破时代的束缚 | 第58页 |
4.3.2 受个人实践局限,偏重理论探讨 | 第58-59页 |
4.3.3 受主观认识的局限,限制了他对其他学派经济思想的借鉴 | 第59-61页 |
第5章“中国梦”视域下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启示 | 第61-75页 |
5.1 前提启示——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和辩证看待资本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逻辑前提 | 第61-65页 |
5.1.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实现“中国梦”的总依据 | 第62-63页 |
5.1.2 辩证看待和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 第63-65页 |
5.2 动力启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 第65-68页 |
5.2.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运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 | 第65-67页 |
5.2.2 全面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调动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 第67-68页 |
5.3 路径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 第68-71页 |
5.3.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第68-69页 |
5.3.2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着力点 | 第69-71页 |
5.4 保障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和壮大国有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 第71-75页 |
5.4.1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 第71-72页 |
5.4.2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强大经济后盾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