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一、互联网支付 | 第18-19页 |
二、第三方支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公共利益理论 | 第20-22页 |
二、金融脆弱理论 | 第22页 |
三、金融监管理论 | 第22-23页 |
四、长尾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市场状况研究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第25-26页 |
二、社会公众消费支付习惯变迁 | 第26-27页 |
三、信息技术在支付领域广泛应用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市场状况分析 | 第28-35页 |
一、现状和未来 | 第28-31页 |
二、第三方支付市场典型企业 | 第31页 |
三、支付宝公司在湖北省市场业务情况分析 | 第31-35页 |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 | 第35-37页 |
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 | 第35页 |
二、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一、监管套利 | 第37页 |
二、双轨价格 | 第37-39页 |
三、欺诈和洗钱风险 | 第39-40页 |
四、信息安全标准的缺失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一、监管体制混乱 | 第41-43页 |
二、法律制度缺乏 | 第43页 |
三、执法者能力限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国外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监管经验 | 第45-50页 |
第一节 国际主要监管模式 | 第45-47页 |
一、统一监管模式 | 第45页 |
二、分业监管模式 | 第45-46页 |
三、双峰监管模式 | 第46页 |
四、综合性监管模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国际主要监管经验 | 第47-50页 |
一、事后监管 | 第47页 |
二、事前监管 | 第47-48页 |
三、混合监管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强化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第一节 金融监管模式改革 | 第50-52页 |
一、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 第50-51页 |
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 第51页 |
三、中央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 第51-52页 |
四、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 第52页 |
五、明确监管主客体、加强部门间配合 | 第52页 |
第二节 统一监管制度和标准 | 第52-54页 |
一、借鉴传统银行业监管经验 | 第52-53页 |
二、缴纳存款准备金 | 第53页 |
三、提前支取罚息制度 | 第53-54页 |
四、完善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 | 第54页 |
第三节 开拓监管新思维 | 第54-57页 |
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 第54-55页 |
二、改变“小清算”市场现状 | 第55页 |
三、鼓励市场自由竞争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