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21页
        1.1.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12-14页
        1.1.2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第14-19页
        1.1.3 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问题突出第19-21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21-23页
        1.2.1 理论意义第21-22页
        1.2.2 现实意义第22-23页
    1.3 文献综述第23-31页
        1.3.1 P2P网络借贷领域借款人研究综述第23-27页
        1.3.2 P2P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第27-30页
        1.3.4 研究评述第30-31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1-34页
        1.4.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2 研究方法第32-34页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及信用风险分析第34-49页
    2.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界定及特点第34-35页
        2.1.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界定第34页
        2.1.2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第34-35页
    2.2 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分析第35-42页
        2.2.1 国外模式第35-37页
        2.2.2 国内模式第37-42页
    2.3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42-49页
        2.3.1 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及特点第42页
        2.3.2 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成因第42-43页
        2.3.3 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第43-49页
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逾期借款人的特征研究第49-59页
    3.1 简单统计下逾期借款人的特征研究第49-52页
        3.1.1 逾期借款人地域分布第49页
        3.1.2 逾期借款人性别分布第49-50页
        3.1.3 逾期借款人学历分布第50-51页
        3.1.4 逾期借款人婚姻状况分布第51页
        3.1.5 逾期借款人职业分布第51-52页
    3.2 决策树模型下逾期借款人的特征研究第52-59页
        3.2.1 决策树方法概述第52页
        3.2.2 决策树属性选择方法第52-54页
        3.2.3 数据的采集与内容说明第54页
        3.2.4 决策树模型下借款人的特征研究第54-59页
第四章 基于logistic模型的P2P网络借贷借款人行为的实证研究第59-71页
    4.1 拍拍贷平台第59-61页
        4.1.1 拍拍贷平台的信用风险体系第59-61页
        4.1.2 拍拍贷平台的保障模式第61页
    4.2 拍拍贷借款人违约风险实证研究第61-69页
        4.2.1 二元logistic模型简介第61-62页
        4.2.2 数据准备与变量的选取第62-65页
        4.2.3 相关系数分析第65-66页
        4.2.4 回归结果分析第66-69页
    4.3 样本的验证第69-71页
        4.3.1 借款人违约行为的预测模型第69页
        4.3.2 违约预测模型的样本验证第69-71页
第五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政策建议第71-78页
    5.1 加强借款人信用信息风险防范第71-74页
        5.1.1 采用“硬信息+软信息”的信用分数和信用等级的评定第71-72页
        5.1.2 采取借款金额的“限额管理”办法第72页
        5.1.3 设置借款利率警戒线第72-73页
        5.1.4 根据借贷历史表现设置奖罚制度第73页
        5.1.5 鼓励提交优质、创新性的信用证明资料第73-74页
    5.2 建立大数据个人征信模式第74-75页
    5.3 选择优质P2P平台,预防借款人被动逾期第75-77页
        5.3.1 加大风险指标的权重第75-76页
        5.3.2 关注流动性等运营数据第76页
        5.3.3 重视线下调查第76-77页
    5.4 加强P2P网络借贷的政府监管第77-78页
        5.4.1 建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报送机制第77页
        5.4.2 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规范化运作,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监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