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3-14页 |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2.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2.3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4页 |
| 2.4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 2.5 病例中止标准 | 第14页 |
| 3 疗效性观测 | 第14-16页 |
| 3.1 主要指标 | 第14-16页 |
| 3.2 次要指标 | 第16页 |
| 4 临床资料 | 第16-17页 |
| 5 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 6 结果 | 第18-24页 |
| 7 讨论 | 第24-45页 |
| 7.1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 | 第24-31页 |
| 7.2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31-37页 |
| 7.3 现代医学对IBS的治疗进展 | 第37-39页 |
| 7.4 安肠汤的立法思想 | 第39-41页 |
| 7.5 安肠汤的组方分析 | 第41-42页 |
| 7.6 现代药理研究 | 第42-44页 |
| 7.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录 | 第51-58页 |
| 综述 中西医结合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分析论述 | 第58-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