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四)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二、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一) 城中村社区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1. 社区 | 第19-20页 |
2. 城中村社区 | 第20-21页 |
(二) 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1. 社区管理与社区治理 | 第21-22页 |
2. 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22-23页 |
(三) 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 治理理论 | 第24页 |
3.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4-26页 |
三、个案分析:武汉市三角路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26-35页 |
(一) 武汉市三角路城中村社区概况 | 第26-27页 |
(二) 武汉市三角路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框架 | 第27-32页 |
1. 三角路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的背景 | 第27-28页 |
2. 三角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3. 三角路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0-32页 |
(三) 三角路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1. 公众参与社区网格化建设积极性不高 | 第32-33页 |
2. 社区管理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3. 社区网格化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33-34页 |
4.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联动协作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四、国内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35-42页 |
(一) 国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 | 第35-36页 |
(二) 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 | 第36-39页 |
1. "万米单元网格"的北京模式 | 第36-38页 |
2. "一本三化"的湖北宜昌模式 | 第38页 |
3.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浙江舟山模式 | 第38-39页 |
(三) 国内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39-42页 |
1. 重视社区网格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 第39-40页 |
2. 扩大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广度 | 第40页 |
3. 坚持实施服务导向的追责制度 | 第40-42页 |
五、完善三角路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42-50页 |
(一) 转变传统观念,推进多元主体参与 | 第42-44页 |
1.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 第42-43页 |
2. 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 第43-44页 |
3. 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 第44页 |
(二)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 第44-46页 |
1. 优选:多样化选拔 | 第45页 |
2. 优育:专业化培训 | 第45-46页 |
3. 优待:规范化管理 | 第46页 |
(三)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运行体制 | 第46-49页 |
1.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 第47页 |
2. 加强社区法制化建设 | 第47-48页 |
3.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联动协作机制 | 第48-49页 |
(四)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