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四重维度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科技安全的内涵、作用与形成背景 | 第15-23页 |
2.1 科技安全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2 科技安全的作用 | 第16-17页 |
2.2.1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标志 | 第16页 |
2.2.2 科技安全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利益 | 第16-17页 |
2.2.3 科技安全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 | 第17页 |
2.3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诸要素的关系 | 第17-20页 |
2.3.1 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 | 第18页 |
2.3.2 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的关系 | 第18页 |
2.3.3 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4 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 第19页 |
2.3.5 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 | 第19-20页 |
2.3.6 科技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关系 | 第20页 |
2.4 科技安全的四重维度 | 第20-23页 |
2.4.1 科技安全的基础保障——科技创新能力 | 第21页 |
2.4.2 科技安全的机制保障——科技运行体制 | 第21页 |
2.4.3 科技安全的法制保障——科技法规制度 | 第21-22页 |
2.4.4 科技安全的环境保障——科技环境安全 | 第22-23页 |
第3章 四重维度视角下我国科技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32页 |
3.1 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形势 | 第23-25页 |
3.1.1 我国科技安全问题堪忧 | 第23-24页 |
3.1.2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霸权 | 第24-25页 |
3.2 我国科技安全的现状 | 第25-32页 |
3.2.1 科技创新能力亟需提高 | 第25-27页 |
3.2.2 科技管理体制亟需健全 | 第27-28页 |
3.2.3 科技法规制度亟需完善 | 第28-30页 |
3.2.4 科技文化环境亟需改善 | 第30-32页 |
第4章 若干发达国家维护科技安全的经验借鉴 | 第32-39页 |
4.1 美国维护科技安全的措施 | 第32-35页 |
4.1.1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第32-33页 |
4.1.2 健全科技安全政策体系 | 第33-34页 |
4.1.3 高度重视科技环境 | 第34页 |
4.1.4 立法保障科技评估 | 第34-35页 |
4.2 德国维护科技安全的措施 | 第35-37页 |
4.2.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 第35页 |
4.2.2 促进科技资源流动 | 第35-36页 |
4.2.3 建立法律制度体系 | 第36页 |
4.2.4 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估机制 | 第36-37页 |
4.3 日本维护科技安全的措施 | 第37-38页 |
4.3.1 确保科技资源安全 | 第37页 |
4.3.2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 第37-38页 |
4.3.3 严格科技评价标准 | 第38页 |
4.4 发达国家维护科技安全措施的共同做法 | 第38-39页 |
第5章 四重维度视角下保障我国科技安全的对策 | 第39-46页 |
5.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第39-40页 |
5.1.1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 第39页 |
5.1.2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障碍 | 第39-40页 |
5.2 完善科技运行体制 | 第40-41页 |
5.2.1 打破科技行政权力垄断 | 第40-41页 |
5.2.2 改革学术评估系统 | 第41页 |
5.3 健全科技法规制度 | 第41-43页 |
5.3.1 利用法律手段促进科技进步 | 第41-42页 |
5.3.2 健立科技成果权保护和科技奖励制度 | 第42-43页 |
5.4 营造创新文化环境 | 第43-46页 |
5.4.1 奠定创新文化环境思想基础 | 第43页 |
5.4.2 营造适宜创新的环境 | 第43-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