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13页 |
(二)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 | 第13-14页 |
(三)政府在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 第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内涵和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 第17-18页 |
(二)政府职能 | 第18-19页 |
二、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有限政府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 第21-28页 |
一、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础条件 | 第21-22页 |
(一)成熟的市场机制 | 第21页 |
(二)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21页 |
(三)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21-22页 |
二、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 第22-24页 |
(一)经济调节职能 | 第22-23页 |
(二)市场监管职能 | 第23页 |
(三)社会管理职能 | 第23-24页 |
(四)公共服务职能 | 第24页 |
三、明确政府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职能的意义 | 第24-26页 |
(一)有助于落实政府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的指导地位 | 第25页 |
(二)有助于保证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公益性特点 | 第25页 |
(三)有助于加强政府对高校后勤改革的有效监管 | 第25页 |
(四)有助于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并提升其服务质量 | 第25-26页 |
四、政府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履行职能应遵循的原则 | 第26-28页 |
(一)依法行政原则 | 第26页 |
(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律相结合原则 | 第26页 |
(三)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原则 | 第26-27页 |
(四)坚持分类指导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 | 第27页 |
(五)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原则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政府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职能缺失 | 第28-32页 |
一、政府职能观念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二)政府服务意识不强 | 第28-29页 |
二、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 第29-30页 |
(一)政府职能错位 | 第29页 |
(二)政府职能缺位 | 第29-30页 |
三、政府职能的执行力不足 | 第30-32页 |
(一)相关政策在践行中落实不到位 | 第30-31页 |
(二)协调不足影响改革步伐 | 第31页 |
(三)高校后勤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完善政府职能作用的措施 | 第32-41页 |
一、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模式个案与经验 | 第32-33页 |
(一)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的模式个案 | 第32页 |
(二)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验 | 第32-33页 |
二、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完善政府职能作用的措施 | 第33-41页 |
(一)明确职能边界 | 第33-35页 |
(二)落实简政放权 | 第35-37页 |
(三)法律手段提升政府执行能力 | 第37页 |
(四)创新政府行政机制体制 | 第37-39页 |
(五)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