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 论文的内容 | 第18-20页 |
1.3 项目资助情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机理分析 | 第21-33页 |
2.1 电力系统调频机理 | 第21-24页 |
2.1.1 一次调频 | 第22-23页 |
2.1.2 二次调频 | 第23-24页 |
2.2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机理 | 第24-28页 |
2.2.1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2.2.2 不同类型GFA参与调频的方式 | 第25-28页 |
2.3 包含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多层混合需求响应调频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3-49页 |
3.1 需求响应的控制策略 | 第33-37页 |
3.1.1 控制器层控制逻辑 | 第34-36页 |
3.1.2 控制中心层控制逻辑 | 第36-37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3.3 控制系统中参数的优化 | 第40-42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2-48页 |
3.4.1 参数的优化 | 第42-44页 |
3.4.2 基于详细模型的算例研究 | 第44-45页 |
3.4.3 与其它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的比较 | 第45-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中需求响应调频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49-61页 |
4.1 多区域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4.2 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 第51-52页 |
4.3 系统中控制参数的优化 | 第52-54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4-59页 |
4.4.1 不同需求响应控制方法的比较 | 第54-57页 |
4.4.2 不同参数优化方法的比较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参与移峰和参与调频的需求响应资源优化调度策略的研究 | 第61-75页 |
5.1 考虑多时间尺度需求响应资源的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模型 | 第61-65页 |
5.1.1 目标函数 | 第61-62页 |
5.1.2 约束条件 | 第62-65页 |
5.2 系统频率限值约束建模 | 第65-68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68-73页 |
5.3.1 6节点系统 | 第68-72页 |
5.3.2 17机系统 | 第72-73页 |
5.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GFA控制器的硬件实现 | 第75-93页 |
6.1 GFA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75-81页 |
6.1.1 控制器的整体结构 | 第75-76页 |
6.1.2 频率检测模块 | 第76-78页 |
6.1.3 控制逻辑模块 | 第78-80页 |
6.1.4 GFA控制器的实现 | 第80-81页 |
6.2 Quartus-Matlab联合仿真 | 第81-86页 |
6.2.1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 第81-82页 |
6.2.2 仿真平台的建立 | 第82-84页 |
6.2.3 算例验证 | 第84-86页 |
6.3 GFA控制器的硬件实现 | 第86-91页 |
6.4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7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3-94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