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决定的经济学分析--以我国一线城市为例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导论第19-45页
    1.1 选题的的背景和意义第19-27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9-24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24-27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27-34页
        1.2.1 房地产泡沫研究第27-28页
        1.2.2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第28-29页
        1.2.3 房价调控政策分析第29-31页
        1.2.4 心理预期对房价的影响研究第31-32页
        1.2.5 房价与国际资金介入的关联分析第32页
        1.2.6 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研究第32-34页
    1.3 论文的方法、主要观点第34-37页
        1.3.1 研究方法第34-36页
        1.3.2 主要观点第36-37页
    1.4 写作思路、篇章内容与主要分析架构第37-41页
        1.4.1 文章的写作思路第37页
        1.4.2 文章的篇章内容第37-39页
        1.4.3 文章分析主框架第39-41页
    1.5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41-45页
        1.5.1 论文的创新点第41-42页
        1.5.2 论文的不足第42-45页
第2章 我国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与一线城市的房价第45-67页
    2.1 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第45-49页
    2.2 我国一线城市现状分析第49-57页
        2.2.1 概念界定第49-50页
        2.2.2 一线城市分析的必要性第50-54页
        2.2.3 一线城市房价现状第54-57页
    2.3 我国一线城市泡沫分析第57-63页
        2.3.1 定义第57页
        2.3.2 泡沫现状第57-58页
        2.3.3 指标选取第58页
        2.3.4 住房收入比第58-61页
        2.3.5 房屋租售比第61-63页
        2.3.6 结论第63页
    2.4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第63-67页
        2.4.1 社会资源配置严重紊乱,不合理第63-64页
        2.4.2 造成收入分配严重失去平衡第64页
        2.4.3 强化经济周期第64页
        2.4.4 引发社会腐败现象的加剧第64页
        2.4.5 造成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现象的出现第64-67页
第3章 相关经济学理论追溯及启示第67-89页
    3.1 成本决定论第67-71页
        3.1.1 生产费用价值论第67页
        3.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第67-69页
        3.1.3 成本决定理论在房地产的应用第69-71页
    3.2 效用决定论第71-74页
        3.2.1 效用价值论第71页
        3.2.2 边际效用价值论第71-72页
        3.2.3 效用理论的应用第72-74页
    3.3 价格均衡理论第74-77页
        3.3.1 均衡理论内容第74-76页
        3.3.2 价格均衡理论的应用第76-77页
    3.4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第77-82页
        3.4.1 级差地租第77-78页
        3.4.2 绝对地租第78-79页
        3.4.3 垄断地租第79页
        3.4.4 地租理论在房地产的应用第79-82页
    3.5 区位理论第82-85页
        3.5.1 区位理论的演进第82-83页
        3.5.2 城市空间形态第83-84页
        3.5.3 区位理论在房地产价格方面的应用第84-85页
    3.6 总结第85-89页
        3.6.1 理论总结第85-86页
        3.6.2 在供求均衡分析理论框架下建立本文研究框架第86-89页
第4章 影响我国房产需求价格的经济学分析第89-125页
    4.1 房地产的需求特征第89-90页
        4.1.1 住房需求对价格及收入缺乏弹性第89页
        4.1.2 房屋需求的延迟性并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第89-90页
        4.1.3 按揭购房挖掘了潜在需求第90页
        4.1.4 住房不仅仅是消费品,更是具有一定保值功能的投资品第90页
        4.1.5 房产需求的区域性特征第90页
    4.2 人口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第90-94页
        4.2.1 人口第90-92页
        4.2.2 城市化的演变第92-94页
    4.3 预期第94-102页
        4.3.1 人民币升值预期第95-97页
        4.3.2 通货膨胀预期第97-100页
        4.3.3 房价上涨预期第100-102页
    4.4 替代品分析第102-108页
        4.4.1 租房市场第102-106页
        4.4.2 股票市场分析第106-108页
    4.5 消费者偏好分析第108-115页
        4.5.1 投资观念保守第108-109页
        4.5.2 房在中国是家的代名词,也是结婚的前提条件第109-110页
        4.5.3 以房养老第110-112页
        4.5.4 房屋配套资源的偏好第112-115页
        4.5.5 小结第115页
    4.6 购买力分析第115-119页
        4.6.1 可支配收入第115-117页
        4.6.2 家庭储蓄第117-119页
    4.7 需求曲线分析第119-125页
        4.7.1 使用需求第120-121页
        4.7.2 投资需求第121-123页
        4.7.3 市场需求曲线的获得第123-125页
第5章 影响我国房产供应价格的经济学分析第125-147页
    5.1 房地产的供应特征第125-127页
        5.1.1 房屋供应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第125页
        5.1.2 土地的稀缺性第125页
        5.1.3 政府垄断土地供给市场,滋生腐败土壤第125-126页
        5.1.4 高地价政策成为政府创收重要来源第126-127页
        5.1.5 房屋买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存在滞后性第127页
    5.2 房地产行业利润率第127-129页
    5.3 开发商成本第129-134页
        5.3.1 土地价格第129-131页
        5.3.2 开发商承担的税费第131-133页
        5.3.3 建筑安装成本第133-134页
    5.4 生产规模第134-137页
        5.4.1 房地产总投资第134-136页
        5.4.2 竣工面积第136-137页
    5.5 开发商预期第137-138页
    5.6 政府相关制度第138-142页
        5.6.1 土地审批制度第138-140页
        5.6.2 土地供应制度第140-142页
    5.7 房地产行业组织模式第142-144页
        5.7.1 房地产开发商数量第142-143页
        5.7.2 行业集中度第143-144页
    5.8 供给曲线分析第144-147页
第6章 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决定的供求分析和实证分析第147-179页
    6.1 供求均衡分析第147-151页
        6.1.1 前期房价上涨的形成第147-148页
        6.1.2 投资进入市场初期的供求均衡分析第148-149页
        6.1.3 投资白热化的均衡第149-150页
        6.1.4 结论第150-151页
    6.2 实证分析第151-179页
        6.2.1 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51-153页
        6.2.2 实证分析总体说明第153-158页
        6.2.3 灰色关联分析第158-168页
        6.2.4 主成分分析法计量(一次线性关系求证)第168-176页
        6.2.5 结论第176-179页
第7章 政策分析与建议第179-197页
    7.1 政策分析第179-182页
        7.1.1 税收政策第179-180页
        7.1.2 四万亿计划第180-182页
    7.2 建议第182-193页
        7.2.1 影响需求因素的建议第182-189页
        7.2.2 影响供给因素的建议第189-193页
    7.3 结论第193-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5-207页
致谢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山地城市水资源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水资源规划为例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