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选题基础 | 第17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关于次区域电力贸易的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1.2.2 关于次区域电力贸易的实证研究 | 第20-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8页 |
1.4.1 研究题目相对较新 | 第26页 |
1.4.2 研究的视角较新,研究内容较系统、较深入 | 第26-27页 |
1.4.3 研究方法较新颖 | 第27-28页 |
第2章 GMS电力贸易机会分析 | 第28-45页 |
2.1 供求状况 | 第28-33页 |
2.1.1 供给方面 | 第28-30页 |
2.1.2 需求方面 | 第30-33页 |
2.2 潜在的进.国与出.国 | 第33-37页 |
2.3 出.输电项目 | 第37-40页 |
2.3.1 现有输电线路 | 第37-38页 |
2.3.2 计划输电线路 | 第38-40页 |
2.4 贸易障碍 | 第40-41页 |
2.5 能源运输形式的选择 | 第41-43页 |
2.6 新电源项目的成本 | 第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GMS电力贸易风险分析 | 第45-63页 |
3.1 国家风险分析 | 第45-53页 |
3.1.1 征收风险 | 第46-47页 |
3.1.2 战争与内乱风险(安全风险) | 第47-48页 |
3.1.3 违约风险 | 第48-49页 |
3.1.4 货币汇兑限制风险 | 第49-50页 |
3.1.5 法律与法规风险 | 第50-51页 |
3.1.6 争议解决风险 | 第51-53页 |
3.2 商业风险分析 | 第53-59页 |
3.2.1 规划风险 | 第54-55页 |
3.2.2 设计风险 | 第55页 |
3.2.3 施工风险 | 第55-56页 |
3.2.4 需求风险 | 第56-57页 |
3.2.5 供给风险 | 第57页 |
3.2.6 支付风险 | 第57-59页 |
3.3 金融风险分析 | 第59-61页 |
3.3.1 融资风险 | 第59页 |
3.3.2 汇率风险 | 第59-60页 |
3.3.3 资金风险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风险环境下GMS电力贸易的融资选择 | 第63-73页 |
4.1 私营部门参与的背景 | 第63-64页 |
4.2 投资环境与风险评级 | 第64-67页 |
4.2.1 风险分类 | 第64-66页 |
4.2.2 各种风险类型国家的简要分析 | 第66-67页 |
4.3 潜在资助者及产品 | 第67-69页 |
4.3.1 捐赠人赠款 | 第67页 |
4.3.2 国际金融机构 | 第67-68页 |
4.3.3 国家电力公司 | 第68页 |
4.3.4 潜在私营部门参与者 | 第68-69页 |
4.4 风险消减产品提供者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5章 GMS可选择的电力贸易安排类型分析 | 第73-107页 |
5.1 贸易安排的形式 | 第74-76页 |
5.1.1 一般形式——国际经验 | 第74-75页 |
5.1.2 GMS电力贸易安排的影响因素 | 第75页 |
5.1.3 可供GMS参考借鉴的四种贸易类型 | 第75-76页 |
5.2 邻国间的双边贸易(类型一) | 第76-84页 |
5.2.1 概述 | 第76-77页 |
5.2.2 子类 1a:国与国电力公司间传输 | 第77-78页 |
5.2.3 子类 1b:新设施专门贸易 | 第78-82页 |
5.2.4 子类 1c:私营部门的参与 | 第82-84页 |
5.3 经由过境国的双边贸易(类型二) | 第84-92页 |
5.3.1 关键特征 | 第84-86页 |
5.3.2 支持架构 | 第86-87页 |
5.3.3 一般风险 | 第87-89页 |
5.3.4 TTO仅提供传输服务 | 第89-90页 |
5.3.5 TTO作为交易方 | 第90-92页 |
5.3.6 特许安排 | 第92页 |
5.4 同步系统间贸易(类型三) | 第92-96页 |
5.4.1 关键特征 | 第92-94页 |
5.4.2 支持架构 | 第94页 |
5.4.3 具体风险特征 | 第94-95页 |
5.4.5 中亚电力系统的同步历史 | 第95-96页 |
5.5 电力库机制内的多边贸易(类型四) | 第96-106页 |
5.5.1 关键特征 | 第96-102页 |
5.5.2 支持架构 | 第102-104页 |
5.5.3 具体风险特征 | 第104-10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案例研究 | 第107-144页 |
6.1 案例的选取 | 第107-108页 |
6.2 南屯2项目(Nam Theun 2)案例研究 | 第108-123页 |
6.2.1 概述与背景 | 第108-111页 |
6.2.2 贸易类型框架内的南屯2项目 | 第111页 |
6.2.3 项目沿革 | 第111-112页 |
6.2.4 项目实施中的重要角色 | 第112-113页 |
6.2.5 配套法律结构与制度框架 | 第113-117页 |
6.2.6 项目融资与金融风险防范 | 第117-118页 |
6.2.7 风险评估与消减 | 第118-121页 |
6.2.8 争议解决 | 第121-122页 |
6.2.9 经验教训 | 第122-123页 |
6.3 中美洲电网(SIEPAC)案例研究 | 第123-130页 |
6.3.1 中美洲电网概况 | 第123页 |
6.3.2 背景 | 第123-126页 |
6.3.3 配套结构与制度框架 | 第126-128页 |
6.3.4 区域电力市场的争议解决 | 第128-129页 |
6.3.5 风险评估与消减 | 第129页 |
6.3.6 经验教训 | 第129-130页 |
6.4 南部非洲电力库(SAPP)案例研究 | 第130-142页 |
6.4.1 概述与背景 | 第130-132页 |
6.4.2 南部非洲电力库的沿革 | 第132页 |
6.4.3 配套结构与制度框架 | 第132-134页 |
6.4.4 南部非洲电力库的电力贸易 | 第134-136页 |
6.4.5 南部非洲电力库电力贸易类型 | 第136-137页 |
6.4.6 区域内项目开发的障碍 | 第137-138页 |
6.4.7 风险评估与消减 | 第138-139页 |
6.4.8 其他风险 | 第139-140页 |
6.4.9 关于南部非洲电力库的结论 | 第140-141页 |
6.4.10 经验教训 | 第141-14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7章 GMS电力贸易的制度安排 | 第144-172页 |
7.1 GMS电力贸易制度安排现状 | 第144-154页 |
7.1.1 机构安排 | 第144-148页 |
7.1.2 协议安排 | 第148-153页 |
7.1.3 所有权、融资与定价安排 | 第153-154页 |
7.2 现行GMS电力贸易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4-160页 |
7.2.1 缺乏强有力、可执行、有约束力的承诺 | 第154-156页 |
7.2.2 没有体现对国家风险问题的关注 | 第156页 |
7.2.3 缺乏一个正式的贸易政策协调机构 | 第156-157页 |
7.2.4 缺乏一个权威的贸易活动管理机构 | 第157-158页 |
7.2.5 没有专门的争议解决机制 | 第158-159页 |
7.2.6 忽视了私营部门投资模式对区域电力贸易的影响 | 第159页 |
7.2.7 对外部性问题重视不够 | 第159-160页 |
7.3 未来GMS电力贸易制度安排设想 | 第160-172页 |
7.3.1 GMS电力贸易规则 | 第160-162页 |
7.3.2 GMS电力贸易风险消减 | 第162页 |
7.3.3 GMS电力贸易组织机构 | 第162-166页 |
7.3.4 GMS电力贸易争议解决 | 第166-172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72-177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72-173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73-175页 |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5-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