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云化RTC网络电信服务能力开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论文主要工作第11-12页
    1.3 论文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第13-20页
    2.1 能力开放服务第13-15页
        2.1.1 RESTful设计风格第13-14页
        2.1.2 能力开放服务技术第14-15页
    2.2 会话描述协议第15-17页
        2.2.1 SIP协议的会话构成第15-16页
        2.2.2 SIP协议的消息格式第16-17页
    2.3 RTC实时通信技术第17-19页
    2.4 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云化RTC网络电信服务能力开放系统需求分析第20-31页
    3.1 云化RTC网络服务能力平台第20-23页
    3.2 电信服务能力整合需求分析第23-27页
        3.2.1 电信服务能力整合场景第23-24页
        3.2.2 电信服务能力整合用例分析第24-25页
        3.2.3 电信资源控制需求第25页
        3.2.4 电信能力控制需求第25-26页
        3.2.5 电信服务能力整合需求分解第26-27页
    3.3 电信服务能力开放需求分析第27-30页
        3.3.1 电信服务能力开放场景第27-28页
        3.3.2 电信服务能力开放用例分析第28页
        3.3.3 应用管理需求第28-29页
        3.3.4 能力开放需求第29页
        3.3.5 电信服务能力开放需求分解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云化RTC网络电信能力开放系统概要设计第31-56页
    4.1 系统设计总体说明第31-35页
        4.1.1 系统定位与交互关系第31-32页
        4.1.2 系统服务功能结构第32-35页
    4.2 核心功能设计第35-40页
    4.3 服务交互流程设计第40-46页
        4.3.1 电信资源申请流程第41-42页
        4.3.2 其他能力申请流程第42-43页
        4.3.3 号码绑定属性修改流程第43-44页
        4.3.4 取消电信资源绑定流程第44页
        4.3.5 电信服务能力使用流程第44-46页
    4.4 接口设计与定义第46-51页
        4.4.1 RESTful风格的接口设计第46-49页
        4.4.2 服务接口定义第49-51页
    4.5 相关数据结构设计描述第51-55页
    4.6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云化RTC网络电信能力开放系统实现第56-67页
    5.1 系统实现类图说明第56-57页
        5.1.1 能力开放服务模块类图第56-57页
        5.1.2 电信能力服务模块类图第57页
    5.2 核心功能实现流程第57-66页
        5.2.1 电信资源申请处理流程第58-60页
        5.2.2 解除号码绑定处理流程第60-61页
        5.2.3 呼叫源判定流程第61-62页
        5.2.4 呼入呼叫INVITE消息处理流程第62-63页
        5.2.5 呼入呼叫后继请求处理流程第63-64页
        5.2.6 呼出呼叫INVITE消息处理流程第64-66页
        5.2.7 呼出呼叫后继请求处理流程第66页
    5.3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云化RTC网络电信能力开放系统测试第67-75页
    6.1 系统搭建与服务部署第67-68页
        6.1.1 硬件环境第67页
        6.1.2 软件环境第67-68页
        6.1.3 测试环境部署第68页
    6.2 基础功能测试第68-74页
        6.2.1 能力集查询功能测试第69-70页
        6.2.2 电信资源申请功能测试第70-71页
        6.2.3 电信资源解绑功能测试第71-72页
        6.2.4 电信服务签约属性修改功能测试第72-73页
        6.2.5 电信能力控制服务功能测试第73页
        6.2.6 测试结果总结第73-74页
    6.3 小结第74-75页
第7章 结束语第75-77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75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流量数据的用户行为与意图分析
下一篇:基于多维特征的微博用户兴趣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