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CPU与GPU的体系结构 | 第11页 |
1.1.2 异构处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3 当前面临的技术问题 | 第12-13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异构系统架构及Open CL异构编程模型 | 第15-22页 |
2.1 异构系统架构 | 第15-17页 |
2.1.1 异构计算 | 第15-16页 |
2.1.2 异构系统 | 第16-17页 |
2.2 异构系统并行编程模型 | 第17-20页 |
2.2.1 异构并行编程模型的发展 | 第17页 |
2.2.2 Open CL异构并行编程框架 | 第17-18页 |
2.2.3 Open CL的并行机制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面向异构系统的kernel合并优化 | 第22-33页 |
3.1 循环合并优化 | 第22-25页 |
3.2 面向GPU的kernel合并优化 | 第25-27页 |
3.3 kernel合并优化的形式化描述及基本概念 | 第27-30页 |
3.4 kernel合并优化算法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CAP编译器的设计及优化实现 | 第33-51页 |
4.1 基于Clang的编译器设计 | 第33-36页 |
4.1.1 Clang概述 | 第33-34页 |
4.1.2 CAP编译器整体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4.2 CAP编译器详细设计及优化实现 | 第36-45页 |
4.2.1 前端扩展 | 第36-37页 |
4.2.2 kernel正规化 | 第37-38页 |
4.2.3 AST分析 | 第38-42页 |
4.2.4 kernel合并优化的编译实现 | 第42-44页 |
4.2.5 代码生成 | 第44-45页 |
4.3 CAP编译器的使用方法 | 第45-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实验及测试结果 | 第51-58页 |
5.1 代码测试环境 | 第51页 |
5.2 实验过程及测试分析 | 第51-57页 |
5.2.1 Sharpness | 第51-54页 |
5.2.2 Laplacian | 第54-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8页 |
6.2 课题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