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软钢阻尼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的设计 | 第21-4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耗能元件性能优化设计 | 第21-30页 |
2.2.1 耗能元件几何参数选取 | 第21-23页 |
2.2.2 耗能元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3-24页 |
2.2.3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24-30页 |
2.3 基于最优耗能元件的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30-36页 |
2.3.1 设计工况 | 第30-31页 |
2.3.2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2.4 基于最优耗能元件的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36-45页 |
2.4.1 试验概况 | 第36-38页 |
2.4.2 试验过程与现象 | 第38-40页 |
2.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2.4.4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的安装工艺 | 第47-55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利用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 | 第47-49页 |
3.3 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在框架不同位置的加固效果研究 | 第49-54页 |
3.3.1 模拟概况 | 第49-50页 |
3.3.2 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加固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计算模型概述 | 第55-57页 |
4.2.1 工程概述 | 第55-56页 |
4.2.2 地震波选用与调整 | 第56-57页 |
4.3 安装软钢阻尼器结构消能减震计算分析 | 第57-63页 |
4.3.1 建立结构模型 | 第59页 |
4.3.2 对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59-60页 |
4.3.3 对原结构利用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 | 第60-61页 |
4.3.4 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