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考虑节点域性能的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节点在单调加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第19-57页
    2.1 节点有限元分析模型第19-21页
        2.1.1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第19-20页
        2.1.2 钢材本构关系第20页
        2.1.3 研究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外荷载第20-21页
    2.2 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第21-23页
        2.2.1 梁柱连接节点弯矩-转角的计算方法第21页
        2.2.2 节点域剪力与剪切角计算方法第21-22页
        2.2.3 确定节点承载力与刚度第22-23页
    2.3 单参数对节点域承载力的影响第23-50页
        2.3.1 梁翼缘宽度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24-28页
        2.3.2 腹板高度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28-31页
        2.3.3 外环板宽度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31-35页
        2.3.4 柱壁厚度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第35-38页
        2.3.5 梁翼缘厚度参数对节点域承载力以及刚度的影响第38-42页
        2.3.6 梁腹板厚度参数对节点域承载力以及刚度的影响第42-46页
        2.3.7 轴压比参数对节点域承载力的影响第46-50页
    2.4 外加强环式圆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承载力简化计算第50-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梁柱节点域公式应用与数值模拟分析第57-67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节点试验数值模拟第57-61页
        3.2.1 节点试验介绍第57-58页
        3.2.2 节点单元第58页
        3.2.3 钢材性能第58-59页
        3.2.4 双线性材料性能第59-60页
        3.2.5 剪切材料性能第60-61页
        3.2.6 节点建模第61页
    3.3 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第61-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考虑节点域性能的钢框架弹塑性分析第67-81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Pushover分析基本原理第67-69页
        4.2.1 能力谱方法第68页
        4.2.2 建立能力谱曲线第68-69页
        4.2.3 建立需求谱曲线第69页
    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69-75页
        4.3.1 框架结构设计第69-71页
        4.3.2 节点材料本构关系确定第71-72页
        4.3.3 结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曲线第72-73页
        4.3.4 层间位移角第73-75页
    4.4 动力时程分析第75-79页
        4.4.1 地震波的选择第75-76页
        4.4.2 顶点位移时程曲线第76-77页
        4.4.3 底部剪力时程曲线第77-78页
        4.4.4 最大层间位移角第78-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页
    5.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用高性能套筒灌浆料研究
下一篇:阵列型软钢棒体阻尼器设计及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