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21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2-24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3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4-27页 |
2.1.1 旅游影响 | 第24页 |
2.1.2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 第24-26页 |
2.1.3 社会文化变迁 | 第26-2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2.2.1 文化传播理论 | 第27-29页 |
2.2.2 凝视理论 | 第29页 |
2.2.3 舞台真实理论 | 第29-30页 |
2.2.4 文化再生产理论 | 第30页 |
2.2.5 利益主体理论 | 第30-32页 |
3 评价方法 | 第32-38页 |
3.1 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3.1.1 层次分析法 | 第32页 |
3.1.2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2-33页 |
3.2 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简介 | 第33-37页 |
3.2.1 确定评价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 | 第33页 |
3.2.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33-34页 |
3.2.3 确定样本矩阵 | 第34页 |
3.2.4 确定评价灰类和灰色评价系数 | 第34-36页 |
3.2.5 构建灰色评价权矩阵和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36-37页 |
3.3 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在旅游影响研究中的运用 | 第37-38页 |
4 旅游对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8-61页 |
4.1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变迁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4.2 旅游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9-43页 |
4.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9-40页 |
4.2.2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现状 | 第40-43页 |
4.3 数据来源 | 第43-48页 |
4.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43页 |
4.3.2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 第43-45页 |
4.3.3 旅游业对甘南藏族自治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45-48页 |
4.4 旅游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48-57页 |
4.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51页 |
4.4.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1-53页 |
4.4.3 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影响值 | 第53-57页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4.5.1 旅游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程度较大 | 第57页 |
4.5.2 旅游发展对物质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 | 第57-58页 |
4.5.3 行为文化层面中消费方式的贡献度最大 | 第58-59页 |
4.5.4 价值观和文明程度变化显著 | 第59-61页 |
5 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第61-66页 |
5.1 社会文化变迁的客观性认识 | 第61-62页 |
5.2 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保护对策 | 第62-66页 |
5.2.1 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性 | 第62-63页 |
5.2.2 促进民族文化重构 | 第63-64页 |
5.2.3 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第64页 |
5.2.4 树立旅游伦理意识 | 第64-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7页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