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重金属废水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第11页 |
1.1.2 重金属废水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3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第12页 |
1.1.4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2 重金属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3-19页 |
1.2.1 生物法 | 第13-14页 |
1.2.2 物理化学法 | 第14-15页 |
1.2.3 化学法 | 第15-17页 |
1.2.4 电化学方法 | 第17-19页 |
1.3 交流电絮凝技术概述 | 第19-22页 |
1.3.1 交流电絮凝技术的原理 | 第20-21页 |
1.3.2 交流电絮凝技术的特点 | 第21页 |
1.3.3 交流电絮凝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技术路线及内容 | 第22-25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4.2 研究创新性及内容 | 第2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2.1 实验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2.1.1 实验研究废水 | 第25页 |
2.1.2 实验原材料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6-27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7页 |
2.4 试验过程 | 第27-29页 |
2.4.1 电极材料前处理 | 第27-28页 |
2.4.2 模拟废水的配制 | 第28页 |
2.4.3 脉冲交流电絮凝 | 第28页 |
2.4.4 废水出水收集和絮凝体的表征 | 第28-29页 |
2.5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2.5.1 吸光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5.2 铜离子的去除率 | 第29-30页 |
2.5.3 电极表面形貌与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30页 |
2.6 相关能耗的计算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电絮凝法处理含铜废水的机理研究 | 第32-38页 |
3.1 絮凝体的SEM表面形貌 | 第32-33页 |
3.1.1 不同通电时间下的絮凝体SEM表面形貌 | 第32页 |
3.1.2 电化学法和化学法产生的絮凝体SEM表面形貌 | 第32-33页 |
3.2 EDS元素含量分析 | 第33-34页 |
3.3 絮凝体XRD分析 | 第34-35页 |
3.4 重金属废水溶液的等温吸附曲线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电絮凝法处理含铜废水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铜离子浓度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8-39页 |
4.2 废水处理液pH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1 pH对Cu~(2+)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废水中pH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第40页 |
4.3 质量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流速的影响 | 第41-42页 |
4.5 反应器数量的确定 | 第42-43页 |
4.5.1 反应器数量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2 反应器数量对废水流速的影响 | 第43页 |
4.6 较优工艺条件下出水总铁的变化 | 第43-44页 |
4.7 真实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4-4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工艺流程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46-55页 |
5.1 引言 | 第46-47页 |
5.2 电絮凝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47-50页 |
5.2.1 电源解决方案 | 第48页 |
5.2.2 整体式多维电极制作方案 | 第48-49页 |
5.2.3 光伏功能模块试验 | 第49页 |
5.2.4 自控试验 | 第49-50页 |
5.3 废水处理装置(第一代) | 第50-51页 |
5.4 废水处理装置(第二代) | 第51-52页 |
5.5 风险评估 | 第52-53页 |
5.5.1 市场风险 | 第52页 |
5.5.2 功能目标实现风险 | 第52页 |
5.5.3 成本及利润风险 | 第52-53页 |
5.6 废水处理成本和利润计算 | 第53页 |
5.6.1 阳极板损耗速度的计算 | 第53页 |
5.6.2 电能消耗的计算 | 第53页 |
5.7 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第53-54页 |
5.7.1 市场分析 | 第53-54页 |
5.7.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4页 |
5.7.3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第5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