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两种介孔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双酚F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双酚F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 双酚F合成的机理研究第13-14页
    1.3 催化合成双酚F现状第14-15页
    1.4 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5-22页
        1.4.1 分子筛第16-17页
        1.4.2 粘土第17-19页
        1.4.3 二氧化锆第19-20页
        1.4.4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20-22页
        1.4.5 其他第22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铝柱撑粘土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3-36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2.2.2 铝柱撑粘土催化剂的制备第24页
        2.2.3 催化剂表征第24-26页
        2.2.4 双酚F合成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2.3.1 Al-MMT结构表征第26-28页
        2.3.2 Al-MMT酸性表征第28-29页
        2.3.3 Al-MMT的元素组成及物性分析第29-30页
        2.3.4 Al-MMT催化双酚F合成第30页
        2.3.5 煅烧温度对Al-MMT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0-32页
        2.3.6 双酚F合成工艺条件优化第32-34页
        2.3.7 Al-MMT循环使用性测试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铝掺杂SPC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6-52页
    3.1 前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8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7页
        3.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7-38页
        3.2.3 催化剂表征第38页
        3.2.4 双酚F合成第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51页
        3.3.1 Al-SPCs结构表征第38-43页
        3.3.2 Al-SPCs酸性表征第43-45页
        3.3.3 Al-SPCs催化双酚F合成第45-46页
        3.3.4 Al-SPCs循环使用性研究第46-48页
        3.3.5 双酚F合成工艺条件优化第48-50页
        3.3.6 催化机理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介孔SO_4ZrO_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2-66页
    4.1 前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3页
        4.2.2 催化剂的制备第53-54页
        4.2.3 催化剂表征第54页
        4.2.4 双酚F合成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4.3.1 SO_4/ZrO_2结构表征第54-58页
        4.3.2 SO_4/ZrO_2酸性表征第58-60页
        4.3.3 SO_4/ZrO_2催化双酚F合成第60页
        4.3.4 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60-61页
        4.3.5 催化机理和动力学第61-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不同ZrO_2晶型对催化合成双酚F活性的影响第66-73页
    5.1 前言第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6页
        5.2.2 催化剂的制备第66-67页
        5.2.3 催化剂表征第67页
        5.2.4 双酚F合成第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72页
        5.3.1 不同晶相ZrO_2的结构表征第67-69页
        5.3.2 不同晶相ZrO_2的酸性表征第69-70页
        5.3.3 不同晶相ZrO_2催化双酚F合成第70-71页
        5.3.4 二氧化锆催化合成双酚F机理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基于硫化物的电化学发光传感体系检测五氯苯酚和铜离子
下一篇:高效节能交流电絮凝废水除铜机理及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