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旅客运输论文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站间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变量与符号注释表第9-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2-26页
        1.1.1 研究背景第22-25页
        1.1.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2 文献综述第26-32页
        1.2.1 现代有轨电车的概念界定第26页
        1.2.2 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性能研究第26-27页
        1.2.3 现代有轨电车的信号控制研究第27-30页
        1.2.4 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研究第30-31页
        1.2.5 现状研究存在的不足第31-32页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32-34页
        1.3.1 研究的目标第32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3-34页
    1.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二章 现代有轨电车特征及交叉口信号配时分析第36-60页
    2.1 现代有轨电车的车辆特征第36-40页
        2.1.1 车辆的轮廓尺寸第36-37页
        2.1.2 车辆的机动性能第37-40页
    2.2 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特征第40-48页
        2.2.1 车道的断面形式第40-43页
        2.2.2 站点布设第43-47页
        2.2.3 路权配置特征第47-48页
    2.3 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布设形态第48-50页
        2.3.1 路中直行式铺设第48页
        2.3.2 路侧直行式铺设第48页
        2.3.3 路中转路中式铺设第48-49页
        2.3.4 路侧转路侧式铺设第49-50页
        2.3.5 路中转路侧式铺设第50页
    2.4 现代有轨电车与其它交通模式的比较第50-52页
    2.5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信号配时方法完善第52-58页
        2.5.1 电车相位的行驶距离分析第52-56页
        2.5.2 电车相位的行驶时间分析第56-57页
        2.5.3 电车相位的配时参数计算第57-58页
    2.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现代有轨电车的站间绿波控制方法第60-80页
    3.1 现代有轨电车站间绿波控制概述第60-62页
        3.1.1 站间绿波控制的基本思路第60-61页
        3.1.2 站间绿波控制的基本条件第61页
        3.1.3 站间绿波控制的流程第61-62页
    3.2 现代有轨电车站间绿波控制模型第62-72页
        3.2.1 最优相对相位差模型第62-63页
        3.2.2 站点停靠时间的约束分析第63-70页
        3.2.3 路段行驶速度的约束分析第70-71页
        3.2.4 交叉口信号周期的约束分析第71页
        3.2.5 相位有效绿灯时间的约束分析第71-72页
    3.3 案例应用与分析第72-78页
        3.3.1 案例设计第72-73页
        3.3.2 结果分析第73-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基于电车运行效率最优的实时优先控制方法第80-100页
    4.1 基于电车运行效率最优的实时优先控制策略第80-82页
        4.1.1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的原则第80-81页
        4.1.2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的策略第81-82页
    4.2 检测装置的布设与现代有轨电车到达时刻预测第82-85页
        4.2.1 交叉口车辆到达检测装置布设第82-84页
        4.2.2 现代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时刻预测第84-85页
    4.3 现代有轨电车实时信号优先控制模型第85-90页
        4.3.1 现代有轨电车到达时刻的划分第85-87页
        4.3.2 相位实时绿灯时间模型第87-90页
    4.4 案例应用与分析第90-99页
        4.4.1 案例设计第90-93页
        4.4.2 结果分析第93-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基于非电车相位运行稳定的实时优先控制方法第100-120页
    5.1 基于非电车相位运行稳定的优先控制策略第100-102页
        5.1.1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的原则第100-101页
        5.1.2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的策略第101-102页
    5.2 现代有轨电车实时信号优先控制模型第102-106页
        5.2.1 交叉口信号周期的划分方法第102-104页
        5.2.2 相位实时绿灯时间模型第104-106页
    5.3 非电车相位的排队消散时间模型第106-109页
        5.3.1 非电车相位的排队消散时间计算原理第106-107页
        5.3.2 基于电车相位早启控制的排队消散时间模型第107-108页
        5.3.3 基于电车相位延长控制的排队消散时间模型第108-109页
    5.4 案例应用与分析第109-117页
        5.4.1 案例设计第109-110页
        5.4.2 结果分析第110-117页
    5.5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第六章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第120-136页
    6.1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第120-125页
        6.1.1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第121-122页
        6.1.2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控制基准面设置第122-123页
        6.1.3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车头时距分析第123-124页
        6.1.4 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绿灯损失时间分析第124-125页
    6.2 不同优先控制方法对信号配时的影响分析第125-129页
        6.2.1 站间绿波控制对信号配时的影响第125页
        6.2.2 基于电车运行效率最优控制对信号配时的影响第125-127页
        6.2.3 基于非电车相位运行稳定控制对信号配时的影响第127-129页
    6.3 不同信号优先控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第129-135页
        6.3.1 站间绿波控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第129-133页
        6.3.2 基于电车运行效率最优控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第133-134页
        6.3.3 基于非电车相位运行稳定控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第134页
        6.3.4 不同信号优先控制下的通行能力比较第134-135页
    6.4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40页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36-13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37-138页
    7.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性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直接投资互动关系视角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