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小结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1.3.3 矛盾分析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作用 | 第15-18页 |
2.1 孝文化的内涵 | 第15页 |
2.2 孝文化的历史作用 | 第15-18页 |
2.2.1 孝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 第15-16页 |
2.2.2 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 第16页 |
2.2.3 孝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精神力量 | 第16-17页 |
2.2.4 孝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 | 第17-18页 |
第3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3.1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 | 第18-23页 |
3.1.1 D村概况 | 第18-19页 |
3.1.2 D村调查个案分析 | 第19-23页 |
3.2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孝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23-26页 |
3.2.1 人居流动因素影响家庭代际关系 | 第23页 |
3.2.2 物质条件差异影响赡养义务平衡 | 第23-24页 |
3.2.3 家庭结构变化影响孝文化观念 | 第24页 |
3.2.4 大众监督弱化影响孝道文化进步 | 第24-26页 |
第4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传承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 第26-30页 |
4.1 解决农村现实问题 | 第26-28页 |
4.1.1 缓解农村养老困境 | 第26-27页 |
4.1.2 减少青少年犯罪 | 第27-28页 |
4.2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第28-30页 |
4.2.1 和谐农村家庭关系 | 第28页 |
4.2.2 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 第28-29页 |
4.2.3 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第5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传承孝文化的路径 | 第30-36页 |
5.1 加强孝文化宣传教育 | 第30-33页 |
5.1.1 重视青少年孝文化教育 | 第30-31页 |
5.1.2 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 第31-32页 |
5.1.3 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 | 第32-33页 |
5.2 加强道德建设 | 第33-34页 |
5.2.1 大力加强道德教育 | 第33页 |
5.2.2 加强农村现代家庭道德建设 | 第33页 |
5.2.3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 第33-34页 |
5.3 惩戒不孝行为 | 第34-36页 |
5.3.1 发挥法律的作用 | 第34页 |
5.3.2 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 | 第34-35页 |
5.3.3 制定有效的村规民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