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电力巡检多旋翼无人机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早期飞行器第11-12页
    1.2 近期无人机第12-14页
    1.3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第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四旋翼电路设计第17-43页
    2.1 控制原理第18-22页
        2.1.1 主控制器模块第18页
        2.1.2 传感器简介第18-22页
    2.2 电源模块第22-26页
        2.2.1 电源滤波电路第22-25页
        2.2.2 插入损耗的测量第25页
        2.2.3 静电保护第25-26页
    2.3 电源管理第26-30页
        2.3.1 主电源管理第27-28页
        2.3.2 掉电保护第28页
        2.3.3 信号隔离与滤波第28-30页
    2.4 传感器设计第30-42页
        2.4.1 气压计第30-33页
            2.4.1.1 磁力计自测第31-33页
        2.4.2 IMU(惯性测量单元)第33-34页
        2.4.3 FIFO模式第34-39页
            2.4.3.1 Bypass模式第35页
            2.4.3.2 FIFO模式第35-36页
            2.4.3.3 流模式第36页
            2.4.3.4 从Bypass模式到流模式第36页
            2.4.3.5 从流模式到FIFO模式第36-38页
            2.4.3.6 从FIFO中提提取数据第38页
            2.4.3.7 SPI总线接口第38-39页
        2.4.4 加速度计第39-40页
        2.4.5 自测方法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反射和串扰第43-59页
    3.1 反射原理第43-47页
        3.1.1 振铃效应第44-47页
        3.1.2 反射与振铃第47页
    3.2 串扰机制及仿真第47-58页
        3.2.1 容性耦合电流第48-49页
        3.2.2 感性耦合电流第49-50页
        3.2.3 近端串扰第50-51页
        3.2.4 远端串扰第51-54页
        3.2.5 线长和间距对串扰的影响第54页
        3.2.6 电流流向引起的干扰第54-56页
        3.2.7 干扰源信号频率对串扰的影响第56-57页
        3.2.8 电介质对串扰的影响第57-58页
        3.2.9 反射引起的串扰第58页
    3.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PCB设计第59-71页
    4.1 早期PCB设计第60-61页
    4.2 现代PCB设计第61-62页
        4.2.1 Cadence PCB设计第61页
        4.2.2 高速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61页
        4.2.3 Specctra Quest仿真第61-62页
    4.3 信号完整性概论第62-65页
        4.3.1 概念第62-63页
        4.3.2 反射第63页
        4.3.3 串扰第63-64页
        4.3.4 过冲和下冲第64页
        4.3.5 振铃第64页
        4.3.6 信号延迟第64-65页
    4.4 解决方案第65页
    4.5 PCB电路板第65-66页
    4.6 飞控实物第66-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实验测试第71-76页
    5.1 主要实验仪器第71页
    5.2 抗电磁干扰性能第71-73页
        5.2.1 辐射抗干扰试验第71-73页
        5.2.2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试验第73页
        5.2.3 脉冲磁场抗干扰度试验第73页
    5.3 飞行功能第73-75页
        5.3.1 飞行基本功能试验第73-74页
        5.3.2 巡检能力试验第74页
        5.3.3 测控距离试验第74-75页
        5.3.4 飞行安全策略试验第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6页
    6.2 工作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技术研究及模拟实现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六旋翼飞行器的组合导航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