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腐植酸的性质及应用 | 第11-13页 |
1.1.1 腐植酸性质 | 第11-12页 |
1.1.2 腐植酸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腐植酸的改性方法 | 第13-15页 |
1.2.1 腐植酸磺化方法 | 第14页 |
1.2.2 磺化腐植酸应用 | 第14-15页 |
1.3 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7页 |
1.3.1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5-16页 |
1.3.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页 |
1.3.3 纳米腐植酸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9页 |
1.5.1 磺化腐植酸实验研究 | 第17页 |
1.5.2 纳米腐植酸工艺优化及放大实验研究 | 第17-19页 |
第2章 腐植酸磺化实验研究 | 第19-41页 |
2.1 原料、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2 腐植酸制备原理与步骤 | 第20-21页 |
2.3 腐植酸磺化实验研究 | 第21-26页 |
2.3.1 腐植酸硝化 | 第21-22页 |
2.3.2 腐植酸中和 | 第22页 |
2.3.3 腐植酸磺化 | 第22-23页 |
2.3.4 磺化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3.5 预处理对磺化反应的影响 | 第23-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4.1 单因素实验 | 第26-29页 |
2.4.2 正交实验 | 第29-30页 |
2.5 硫酸磺化腐植酸实验研究 | 第30-38页 |
2.5.1 硫酸磺化的方法与步骤 | 第30-32页 |
2.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2.6 凝胶色谱分析(GPC) | 第38-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纳米腐植酸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 第41-62页 |
3.1 概述 | 第41页 |
3.2 实验室优化纳米腐植酸工艺条件研究 | 第41-56页 |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3.2.2 主要设备 | 第42页 |
3.2.3 实验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2.5 最优工艺下剪切方式的比较 | 第53-55页 |
3.2.6 小结 | 第55-56页 |
3.3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腐植酸粒度测量条件的研究[45] | 第56-62页 |
3.3.1 概述 | 第56页 |
3.3.2 原料、仪器与设备 | 第56-57页 |
3.3.3 纳米腐植酸的粒度测定方法 | 第57页 |
3.3.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3.3.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0-61页 |
3.3.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纳米腐植酸制备的放大研究 | 第62-79页 |
4.1 纳米腐植酸制备反应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 第62-71页 |
4.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62页 |
4.1.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62-63页 |
4.1.3 实验依据 | 第63页 |
4.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3-65页 |
4.1.5 实验结果讨论 | 第65-68页 |
4.1.6 最小二乘法验证实验数据 | 第68-71页 |
4.2 反应器模型的研究 | 第71-75页 |
4.2.1 放大原理 | 第72页 |
4.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72-74页 |
4.2.3 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4.3 纳米腐植酸制备的工业化探究 | 第75-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