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甘肃岗岔—克莫一带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21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7页
        1.3.1 工作区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19-2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第21-32页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第21-23页
    2.2 区域地质特征第23-27页
        2.2.1 区域地层第23-24页
        2.2.2 区域构造第24-26页
        2.2.3 区域侵入岩第26页
        2.2.4 区域变质作用第26-27页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27-28页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28-29页
    2.5 区域遥感地质特征第29-30页
    2.6 区域矿产分布第30-32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32-50页
    3.1 矿区地质特征第32-37页
        3.1.1 矿区地层第32-33页
        3.1.2 矿区构造第33-36页
        3.1.3 矿区岩浆岩第36-37页
    3.2 矿体特征第37-40页
    3.3 矿石特征第40-46页
        3.3.1 矿石类型第40-41页
        3.3.2 矿石结构构造第41-44页
        3.3.3 矿石矿物组成第44-46页
    3.4 成矿阶段划分与矿物共生组合第46-49页
        3.4.1 岩浆成矿期(I)第47页
        3.4.2 热液成矿期(II)第47-48页
        3.4.3 表生氧化期(III)第48-49页
    3.5 围岩蚀变与矿化第49-50页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第50-60页
    4.1 岩石学特征第50-52页
    4.2 测试方法及结果第52-56页
        4.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第52-54页
        4.2.2 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54页
        4.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54-56页
    4.3 小结第56-60页
第5章 矿床年代学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第60-94页
    5.1 LA-ICP-MS锆石U-Pb定年第60-81页
        5.1.1 样品采集第60-63页
        5.1.2 测试方法第63页
        5.1.3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5.1.4 讨论第68-81页
    5.2 黄铁矿Rb-Sr定年第81-84页
        5.2.1 样品采集第81-82页
        5.2.2 测试方法第82页
        5.2.3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82-83页
        5.2.4 讨论第83-84页
    5.3 S、Pb、H、O同位素特征第84-92页
        5.3.1 硫、铅同位素第84-90页
        5.3.2 氢、氧同位素第90-92页
        5.3.3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探讨第92页
        5.3.4 矿床成因探讨第92页
    5.4 小结第92-94页
第6章 石英红外光谱及热释光特征研究第94-101页
    6.1 石英红外光谱特征第94-96页
        6.1.1 基本原理第94-95页
        6.1.2 样品采集与测试第95-96页
        6.1.3 分析与讨论第96页
    6.2 石英热释光特征第96-100页
        6.2.1 基本原理第97-98页
        6.2.2 样品采集与测试第98-99页
        6.2.3 分析与讨论第99-100页
    6.3 小结第100-101页
第7章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第101-123页
    7.1 黄铁矿产出特征第101-102页
    7.2 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第102-112页
        7.2.1 原理及应用第102-103页
        7.2.2 样品采集与测试第103-104页
        7.2.3 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第104-108页
        7.2.4 成矿温度第108-110页
        7.2.5 矿体剥蚀深度第110-111页
        7.2.6 矿体延长深度第111-112页
    7.3 黄铁矿成分标型第112-122页
        7.3.1 主量元素特征第112-116页
        7.3.2.微量元素特征第116-122页
    7.4 小结第122-123页
第8章 斑岩系统特征第123-127页
    8.1 地层与构造第123页
    8.2 地球化学勘查第123-124页
    8.3 地球物理勘查第124页
    8.4 短波红外勘查第124页
    8.5 多斑结构岩石第124页
    8.6“不混溶珠滴”岩石第124-125页
    8.7 隐爆角砾岩脉第125页
    8.8 其它证据第125-126页
    8.9 小结第126-127页
第9章 结论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0页
附录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碎屑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
下一篇:内蒙古兴和黄土窑石墨矿矿床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