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实验样品性状鉴别 | 第12-27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2-13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12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3-23页 |
2.1 方法 | 第13-14页 |
2.2 结果 | 第14-2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常规项目考察 | 第27-33页 |
1 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7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 方法 | 第27-29页 |
2.1 水分 | 第27-28页 |
2.2 总灰分 | 第28页 |
2.3 酸不溶性灰分 | 第28页 |
2.4 浸出物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33页 |
3.1 水分 | 第29页 |
3.2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 | 第29页 |
3.3 浸出物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 第33-43页 |
1 有机氯农药残留 | 第33-37页 |
1.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33-34页 |
1.2 方法与结果 | 第34-37页 |
2 有机磷农药残留 | 第37-41页 |
2.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38-4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3.2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 第41-42页 |
3.3 有机磷农药残留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铅、镉、砷、汞、铜残留量检测分析 | 第43-48页 |
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3-44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4-46页 |
2.1 对照品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4-45页 |
2.2 基准物质及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2.3 结果 | 第45-4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分析 | 第48-52页 |
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9-51页 |
2.1 样品测定与结果 | 第49-5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黄曲霉毒素检测分析 | 第52-57页 |
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3-56页 |
2.1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 | 第53-54页 |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4-55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55页 |
2.4 样品测定 | 第55-5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6-5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1 实验样品性状鉴别 | 第57页 |
2 常规检测项目考察 | 第57页 |
3 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 第57-58页 |
4 重金属污染残留物检测分析 | 第58页 |
5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分析 | 第58页 |
6 黄曲霉毒素残留检测分析 | 第58-59页 |
7 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药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 第6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