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蓝细菌概述 | 第13页 |
1.2 集胞藻PCC6803概述 | 第13-15页 |
1.3 参与环境胁迫响应的信号接收和传导机制 | 第15-17页 |
1.3.1 激酶和调控蛋白组成的二元系统 | 第16页 |
1.3.2 RNA聚合酶 σ 因子 | 第16-17页 |
1.4 S2P级联调控 | 第17-19页 |
1.4.1 S2P级联 | 第17-18页 |
1.4.2 S2P蛋白酶 | 第18-19页 |
1.5 集胞藻PCC6803中的S2P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 集胞藻PCC6803对铵同化机理的研究 | 第20-22页 |
1.7 本论文研究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 第22-24页 |
1.7.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7.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Δslr1821突变体的构建 | 第24-43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3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 第26-2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4.1 集胞藻培养 | 第29页 |
2.4.2 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9页 |
2.4.3 质粒转化并提取 | 第29-30页 |
2.4.4 质粒转化到集胞藻PCC6803中 | 第30页 |
2.4.5 集胞藻PCC 6803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0-31页 |
2.4.6 目的基因获取 | 第31-32页 |
2.4.7 同源双交换质粒的构建方案 | 第32-33页 |
2.4.8 集胞藻PCC6803总RNA提取 | 第33页 |
2.4.9 去除RNA样品中的DNA | 第33-34页 |
2.4.10 PCR反应体系(Taq酶和Primer star酶) | 第34页 |
2.4.11 RT-PCR | 第34-35页 |
2.4.12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2.5.1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5-37页 |
2.5.2 同源双交换质粒酶切鉴定 | 第37页 |
2.5.3 slr1821基因突变体藻种的筛选 | 第37-38页 |
2.5.4 slr1821完全敲除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 第38-41页 |
2.5.5 各突变体的生长曲线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S2P成员Slr1821在多种胁迫下的表型分析 | 第43-67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2.2 实验试剂的配置 | 第44-45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2.4 低温叶绿素荧光值测定 | 第47页 |
3.2.5 RT-q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5页 |
3.3.1 slr1821基因在热胁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 第48-53页 |
3.3.2 slr1821在铵胁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 第53-62页 |
3.3.3 Δslr1821突变体在其他胁迫条件下生长情况分析 | 第62-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铵胁迫下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67-88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试剂和仪器 | 第6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4.3.1 测序实验流程 | 第67-69页 |
4.3.2 信息化分析流程 | 第6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9-85页 |
4.4.1 实验设计和RNA质量检测 | 第69-71页 |
4.4.2 上机测序实验数据统计 | 第71页 |
4.4.3 原始测序数据质控 | 第71-72页 |
4.4.4 测序数据质量剪切及统计 | 第72-73页 |
4.4.5 转录组整体质量评估 | 第73-75页 |
4.4.6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75-77页 |
4.4.7 第二组 σ 因子参与铵胁迫响应 | 第77-78页 |
4.4.8 S2P在铵胁迫下的响应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 第78页 |
4.4.9 Δslr1821突变体藻在铵盐胁迫下蛋白合成受到抑制 | 第78-80页 |
4.4.10 slr1821的缺失抑制了光合系统的基因表达 | 第80-81页 |
4.4.11 slr1821的缺失下调了碳固定效率 | 第81-82页 |
4.4.12 集胞藻PCC6803在铵胁迫下氮的转运和利用 | 第82-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1. 结论 | 第88-89页 |
2. 创新点 | 第89页 |
3.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