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船舶压载水中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 第11-12页 |
1.1.1 船舶压载水 | 第11页 |
1.1.2 船舶压载水外来物种入侵主要危害 | 第11-12页 |
1.1.3 压载水治理条约 | 第12页 |
1.2 处理压载水技术及应用分析 | 第12-17页 |
1.2.1 机械方法处理压载水 | 第13-14页 |
1.2.2 物理方法处理压载水 | 第14-16页 |
1.2.3 化学方法处理压载水 | 第16-17页 |
1.2.4 生物法处理压载水 | 第17页 |
1.3 膜分离技术 | 第17-22页 |
1.3.1 膜分离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 第17-19页 |
1.3.2 膜污染机理及控制方法 | 第19-21页 |
1.3.3 膜分离技术结合其他技术情况 | 第21页 |
1.3.4 电场强化膜分离技术 | 第21-22页 |
1.4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模拟压载水中微藻系统的构建 | 第24-30页 |
2.1 煤基多孔炭膜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模拟压载水中微藻系统的构建 | 第25-30页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2 藻种的培养 | 第26-27页 |
2.2.3 实验装置的构建 | 第27-30页 |
第3章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模拟压载水中不同微藻的研究 | 第30-49页 |
3.1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模拟压载水中小球藻的研究 | 第30-35页 |
3.1.1 小球藻浓度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2 电场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3 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模拟压载水中新月菱形藻的研究 | 第35-39页 |
3.2.1 新月菱形藻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电场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3 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3.3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去除压载水中扁藻的研究 | 第39-44页 |
3.3.1 扁藻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2 电场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3 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3.4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防污能力研究 | 第44-46页 |
3.5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再生性能考察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处理压载水后产生相关副产物研究 | 第49-56页 |
4.1 电解副产物检测方法 | 第49-51页 |
4.2 电场强化煤基多孔炭膜处理压载水后其相关副产物分析 | 第51-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