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概述 | 第10-20页 |
| 第一节 政府采购法律责任概念厘定 | 第10-15页 |
| 一、法律责任之含义 | 第10-12页 |
| 二、政府采购法律责任之含义 | 第12-13页 |
| 三、政府采购法律责任之责任类型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 | 第15-20页 |
| 一、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 | 第15-17页 |
| 二、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17-18页 |
| 三、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20-40页 |
| 第一节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法律责任规定之冲突 | 第20-25页 |
| 一、两法法律责任规定冲突之具体表现 | 第20-23页 |
| 二、两法实施条例法律责任规定冲突之具体表现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法律责任规制欠周延 | 第25-35页 |
| 一、采购人的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 第25-31页 |
| 二、供应商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 第31-32页 |
| 三、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 第32-34页 |
| 四、监管机关的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法律责任追究途径不完善 | 第35-38页 |
| 一、责任追究途径规定较为笼统 | 第36-37页 |
| 二、与司法途径的衔接不畅 | 第37-38页 |
| 第四节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责任存在问题之成因 | 第38-40页 |
| 一、立法初期的现实条件所限 | 第38页 |
| 二、传统立法观念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三、结构安排上的影响 | 第39页 |
| 四、分散立法模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责任的建议 | 第40-52页 |
| 第一节 依据统一立法模式规定法律责任内容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全面规制政府采购各义务方的法律责任 | 第41-50页 |
| 一、全面规制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二、全面规制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分析 | 第43-44页 |
| 三、法律责任设置的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 四、补充缺失的法律责任条款之建议 | 第45-50页 |
| 第三节 建立切实有效的法律责任追究途径 | 第50-52页 |
| 一、建立法律责任基金制度 | 第50-51页 |
| 二、明确相关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的起诉权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