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模型仿真及参数辨识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1.1 建立电池机理模型的必要性 | 第8页 |
1.1.2 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的原因 | 第8-9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等效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锂离子电池模型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参数辨识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分析方法和工具 | 第12-14页 |
1.3.1 机理模型的仿真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参数辨识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6-28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准二维数学模型 | 第17-22页 |
2.2.1 正极区域方程 | 第17-20页 |
2.2.2 隔膜区域方程 | 第20页 |
2.2.3 负极区域方程 | 第20-22页 |
2.3 模型中的辅助方程和参数取值 | 第22-24页 |
2.4 单粒子模型 | 第24-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机理模型的仿真 | 第28-47页 |
3.1 基于有限差分的模型离散化 | 第28-32页 |
3.1.1 正极区域 | 第29-30页 |
3.1.2 隔膜区域 | 第30-31页 |
3.1.3 负极区域 | 第31-32页 |
3.2 固相扩散过程的简化 | 第32-39页 |
3.2.1 固相扩散过程描述 | 第32页 |
3.2.2 二参数抛物线近似模型 | 第32-34页 |
3.2.3 三参数抛物线近似模型 | 第34-35页 |
3.2.4 不同放电工况下的验证 | 第35-39页 |
3.3 锂离子电池机理模型的仿真 | 第39-46页 |
3.3.1 恒流放电工况 | 第41-44页 |
3.3.2 DST 充放电工况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单粒子模型中参数的辨识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基于单粒子模型的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48-51页 |
4.3 参数辨识 | 第51-55页 |
4.3.1 参数辨识的实现过程 | 第51-52页 |
4.3.2 参数辨识结果 | 第52-55页 |
4.4 参数辨识结果的验证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准二维数学模型中参数的辨识 | 第59-68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基于准二维数学模型的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59-60页 |
5.3 参数辨识 | 第60-63页 |
5.4 参数辨识结果的验证 | 第63-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