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6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第16-17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 第17-18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 | 第18-20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举措 | 第20-23页 |
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信息化与工业融合的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宏观层面 | 第24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中观层面 | 第24-25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微观层面 | 第25-26页 |
4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 第26-35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 第26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取得的成就 | 第26-27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环境分析 | 第28-31页 |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8-29页 |
·经济环境 | 第29-30页 |
·技术环境 | 第30页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0-31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的要素分析 | 第31-35页 |
·管理团队--融合的主体 | 第31-32页 |
·生产装备--融合的工具 | 第32页 |
·产品对象--融合的载体 | 第32-33页 |
·信息技术--融合的基础 | 第33页 |
·信息资源--融合的关键 | 第33-34页 |
·管理模式创新--纵向保障 | 第34页 |
·缩小数字鸿沟--横向保障 | 第34-35页 |
5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案例分析-以合肥高新区为例 | 第35-53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分析指标构建依据 | 第35-36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分析指标的构建 | 第36-38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分析指标的应用 | 第38-41页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调查数据分析 | 第41-53页 |
·信息化基础分析 | 第41-45页 |
·信息化应用分析 | 第45-53页 |
6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战略 | 第53-58页 |
·指导思想 | 第53页 |
·总体思路 | 第53-54页 |
·发展目标 | 第54页 |
·重点领域 | 第54-55页 |
·具体措施 | 第55-58页 |
·制定适合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化"融合保障政策 | 第55-56页 |
·夯实高新技术产业"两化"融合的基础 | 第56页 |
·推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化"融合 | 第56页 |
·加强针对性信息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 第56-57页 |
·抓好"两化"融合典型示范工作 | 第57页 |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第57-58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