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概述 | 第16-28页 |
一、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一) “公正”的由来及其释义 | 第16-18页 |
(二) 公正观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三)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 | 第20-23页 |
(一) 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公正观意识 | 第20-21页 |
(二) 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分辨各种不公正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 第21-23页 |
(三) 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公正的行为 | 第23页 |
三、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教育 | 第24-25页 |
(二) 社会主义公正伦理观教育 | 第25-26页 |
(三) 社会主义公正制度观教育 | 第26页 |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26-28页 |
(一)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 第26-27页 |
(二) 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 第27页 |
(三) 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一、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良好态势 | 第28-31页 |
(一)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逐渐受到各教育主体重视 | 第28-29页 |
(二)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容在探索中丰富和发展 | 第29-30页 |
(三)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取向符合主流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30-31页 |
二、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一)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 第31页 |
(二)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发挥不够 | 第31-32页 |
(三)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32-33页 |
(四)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 第33页 |
(五)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 第33-34页 |
三、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 部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34页 |
(二) 大学生自身教育及其公正行为约束不够 | 第34-35页 |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公正现象的负面影响 | 第35页 |
(四) 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研究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对策 | 第38-50页 |
一、树立和把握好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 第38-39页 |
(一)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 第38页 |
(二) 把握好“三贴近”的原则 | 第38-39页 |
二、提升高校教师公正观教育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 第39-42页 |
(一)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 第40页 |
(二) 掌握相关的公正观理论 | 第40页 |
(三) 提升高校教师的公正观教学能力 | 第40-41页 |
(四)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1-42页 |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实践活动 | 第42-43页 |
(一) 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公正观意识 | 第42-43页 |
(二) 开展社会考察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正情感体验 | 第43页 |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正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 第43页 |
四、引导大学生加强公正观的自我教育 | 第43-46页 |
(一)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 | 第44页 |
(二) 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公正观的自我修养 | 第44-45页 |
(三) 努力开展大学生集体自我公正观教育 | 第45-46页 |
五、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理论研究 | 第46-50页 |
(一) 加强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目标的科学定位研究 | 第46页 |
(二) 明晰大学生公正观教育价值的研究 | 第46-47页 |
(三) 加强系统化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内容和方法研究 | 第47页 |
(四) 重视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当代大学生公正观发展状态调查问卷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