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LTE的两种模式 | 第16-18页 |
1.4 LTE网络结构和技术 | 第18-24页 |
1.4.1 无线网络结构 | 第19-21页 |
1.4.2 物理层技术 | 第21-24页 |
1.5 LTE FDD与LTE TDD的异同 | 第24-25页 |
1.5.1 帧结构 | 第24-25页 |
1.5.2 双工方式 | 第25页 |
1.5.3 天线支持 | 第25页 |
1.6 FDD和TDD总体比较 | 第25-27页 |
1.7 LTE FDD和LTE TDD双模组网面临的问题和方案 | 第27-28页 |
1.8 本论文结构及安排 | 第28页 |
1.9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2章 LTE组网发展策略 | 第29-37页 |
2.1 LTE业务需求与介绍 | 第29-33页 |
2.1.1 业务需求分析 | 第29页 |
2.1.2 LTE需求区域分析 | 第29-30页 |
2.1.3 LTE业务介绍 | 第30-31页 |
2.1.4 LTE业务主要客户群 | 第31-33页 |
2.2 国外运营策略 | 第33页 |
2.3 国内LTE部署情况对比 | 第33-35页 |
2.4 LTE FDD和LTE TDD混合组网方案的可行性 | 第35页 |
2.5 LTE FDD和LTE TDD混合组网设计方案的关键策略 | 第35-36页 |
2.5.1 LTE FDD和LTE TDD的网络定位 | 第35-36页 |
2.5.2 LTE FDD和LTE TDD的频率选择 | 第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LTE混合组网的技术核心 | 第37-40页 |
3.1 LTE驻留和重选 | 第37-38页 |
3.2 切换 | 第38页 |
3.3 负载均衡 | 第38页 |
3.4 双连接 | 第38-39页 |
3.5 载波聚合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LTE FDD和TDD混合组网设计方案 | 第40-54页 |
4.1 无线网总体建设原则及目标 | 第40-41页 |
4.1.1 设计原则 | 第40页 |
4.1.2 设计目标 | 第40-41页 |
4.2 网络覆盖设计方案 | 第41-43页 |
4.2.1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4.3 基站建设及设计方案 | 第43-51页 |
4.3.1 主设备及天线选型 | 第43-45页 |
4.3.2 基站设置原则 | 第45-47页 |
4.3.3 基站站址选择 | 第47页 |
4.3.4 基站建设方案 | 第47-51页 |
4.4 无线仿真 | 第51-53页 |
4.4.1 无线网络仿真概述 | 第51页 |
4.4.2 仿真方法和流程 | 第51-52页 |
4.4.3 仿真规划站点 | 第52页 |
4.4.4 仿真结果 | 第52页 |
4.4.5 仿真总结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电源与基础配套建设方案 | 第54-61页 |
5.1 电源建设方案 | 第54-57页 |
5.1.1 技术要求及原则 | 第54页 |
5.1.2 电源配套建设要求 | 第54-57页 |
5.1.3 电源建设方案汇总 | 第57页 |
5.2 基础配套建设方案 | 第57-60页 |
5.2.1 塔桅建设原则 | 第57-58页 |
5.2.2 塔桅建设方案 | 第58-60页 |
5.3 节能减排及共建共享 | 第60-61页 |
5.3.1 节能减排 | 第60页 |
5.3.2 共建共享 | 第60-61页 |
第6章 设计方案验证测试 | 第61-64页 |
6.1 路测数据 | 第61-62页 |
6.1.1 道路测试准备 | 第61页 |
6.1.2 道路测试步骤 | 第61-62页 |
6.1.3 道路测试数据 | 第62页 |
6.2 用户投诉情况 | 第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页 |
7.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