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防洪工程论文--防凌、防凌建筑物论文

黄河内蒙段及其附属湖泊冰生消和冰物理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1.2.1 冰层厚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温度剖面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3 冰物理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2-14页
2 观测技术与方法第14-31页
    2.1 长期监测站的布置及安装第14-27页
        2.1.1 气象监测塔的布置第15-17页
        2.1.2 冰-水-泥温度链的布置及安装第17-21页
        2.1.3 冰下水中溶解氧传感器的布置第21-22页
        2.1.4 水下超声测距仪的布置第22-24页
        2.1.5 热电阻丝冰厚测量装置的布置第24-27页
    2.2 冰物理参数测量第27-30页
        2.2.1 冰晶体结构观察第27-29页
        2.2.2 冰密度和含泥量测量第29-30页
    2.3 现场试验仪器数据采集和日常维护第30-31页
3 监测站基本气象、冰温和水温调查第31-42页
    3.1 气象要素及辐射特点第31-36页
    3.2 冰下不同深度水中溶解氧含量变化分析第36-37页
    3.3 冰-水-泥温度剖面特征第37-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4 冰生消过程中冰厚原位调查第42-52页
    4.1 超声测得冰厚数据分析第43-47页
    4.2 热电阻丝测得断面冰厚分布分析第47-50页
    4.3 监测站周围冰、雪厚观测分析第50-51页
    4.4 小结第51-52页
5 冰物理参数测量第52-83页
    5.1 冰晶体结构观测结果第53-69页
        5.1.1 黄河冰晶体结构观测结果第53-65页
        5.1.2 乌梁素海冰晶体结构观测结果第65-69页
    5.2 冰密度和含泥量测量结果第69-82页
        5.2.1 黄河冰密度和含泥量测量结果第69-80页
        5.2.2 乌梁素海冰密度和含泥量测量结果第80-82页
    5.3 小结第82-83页
6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录A 冰-水-泥温度剖面曲线第88-118页
附录B 12:00 时总辐射、反射、透射的辐照度第118-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南平新岭片区河道工程设计--以新岭河为例
下一篇:考虑下游防洪安全的龙滩水库防洪调度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