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带断层演化特征及控油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5页
    0.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0.2.1 基底先存断层对沉积盖层断层变形特征的控制作用第10-12页
        0.2.2 研究区勘探现状第12-13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0.3.1 断层几何学特征研究第13-14页
        0.3.2 断层运动学规律研究第14页
        0.3.3 断层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第14页
        0.3.4 断层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地质意义研究第14页
    0.4 主要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20页
    1.1 区域构造背景第15-16页
    1.2 区域构造特征第16页
    1.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16-17页
    1.4 区域地层特征第17-19页
    1.5 区域沉积特征第19-20页
第二章 断层发育及分布特征第20-36页
    2.1 断层几何要素特征第20-23页
        2.1.1 断层走向第20-21页
        2.1.2 断层密度第21-23页
        2.1.3 断层延伸长度第23页
        2.1.4 断层垂直断距第23页
    2.2 断层组合及构造样式第23-25页
        2.2.1 单一断层的几何特征第24页
        2.2.2 断层组合分布特征第24-25页
    2.3 复杂断层带分布特征第25-36页
        2.3.1 断陷构造格局与断层带平面分布规律第25-33页
        2.3.2 断层带内部断层变形方式及组合特征第33-36页
第三章 断层形成与演化规律第36-45页
    3.1 断层活动期次的厘定第36-38页
    3.2 断层生长方式分析第38-45页
        3.2.1 经典的正断层生长模型第38-42页
        3.2.2 非同步分段断层生长模式第42-45页
第四章 断层形成演化机制第45-52页
    4.1 基底断层的复活规律及构造分区第45-48页
    4.2 断层带成因类型第48-52页
        4.2.1 张扭型断层带第48页
        4.2.2 伸展型断层带第48-50页
        4.2.3 变换构造型断层带第50-52页
第五章 油气成藏地质意义第52-57页
    5.1 油气分布规律第52-53页
    5.2 变换型断层带与伸展型断层带叠加控油特征第53-55页
        5.2.1 同倾断层带主干断层扩展连接过程中的转换斜坡更有利于油气沿斜坡侧向运移第53-55页
        5.2.2 反倾断层带主干断层扩展局部挤压形成斜向背斜圈闭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第55页
    5.3 张扭型断层带控油特征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下一篇:松辽盆地古X井区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