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4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0.3 研究内容第12页
    0.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8页
    1.1 大庆长垣地理位置第14-15页
    1.2 大庆长垣构造特征第15-16页
    1.3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地层特征第16-18页
第二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第18-28页
    2.1 储层岩石类型第18-25页
        2.1.1 储层分类标准第18页
        2.1.2 储层岩石成分特征第18-23页
        2.1.3 储层岩石结构特征第23-25页
    2.2 储层岩石类型平面分布第25-26页
    2.3 储层物性特征及物性划分第26-28页
第三章 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第28-34页
    3.1 储层孔隙类型第28-31页
        3.1.1 原生孔隙第28-30页
        3.1.2 次生孔隙第30-31页
    3.2 储层孔隙结构第31-34页
        3.2.1 孔隙结构的参数第31-32页
        3.2.2 孔隙结构的分类与评价第32-33页
        3.2.3 研究区储层孔喉特征及其评价第33-34页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第34-45页
    4.1 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第34-36页
        4.1.1 压实作用第34页
        4.1.2 胶结作用第34-35页
        4.1.3 溶蚀溶解作用第35页
        4.1.4 粘土矿物成岩演变第35-36页
    4.2 成岩演化阶段划分及其对储层的控制第36-40页
        4.2.1 扶余油层储层成岩阶段划分第36-39页
        4.2.2 成岩演化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第39-40页
    4.3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第40页
    4.4 沉积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第40-45页
        4.4.1 沉积微相特征第40-42页
        4.4.2 沉积微相垂向特征第42-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下一篇: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带断层演化特征及控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