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0页 |
1.1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的结构与功能 | 第8-14页 |
1.1.1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的结构 | 第8页 |
1.1.2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的活性调节 | 第8-9页 |
1.1.3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迁移 | 第9页 |
1.1.4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黏附 | 第9-10页 |
1.1.5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分裂 | 第10-11页 |
1.1.6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凋亡 | 第11页 |
1.1.7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分泌 | 第11页 |
1.1.8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细胞修复 | 第11-12页 |
1.1.9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病毒入侵 | 第12页 |
1.1.10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信号转导 | 第12页 |
1.1.11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器官发育 | 第12-13页 |
1.1.12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与干细胞 | 第13-14页 |
1.2 (-)-Blebbistatin抑制剂的作用与机理 | 第14页 |
1.3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4-16页 |
1.3.1 微丝的结构与功能 | 第14-15页 |
1.3.2 微管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页 |
1.3.3 中间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4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 第16-20页 |
1.4.1 受精 | 第16-17页 |
1.4.2 卵裂 | 第17页 |
1.4.3 桑椹胚 | 第17-18页 |
1.4.4 囊胚 | 第18页 |
1.4.5 着床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2 诱导超数排卵和安排自然交配 | 第20-22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3 胚胎的收集与体外培养 | 第22-25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3.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4 免疫荧光标记 | 第25-29页 |
2.4.1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4.2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4.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5 胚胎 3D荧光图像重建 | 第29-30页 |
2.6 荧光强度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3.1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微丝的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3.2 药物抑制NM Ⅱ对小鼠囊胚发育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药物抑制NM Ⅱ对小鼠胚胎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35-37页 |
4.1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骨架重排 | 第35页 |
4.2 细胞微丝骨架与小鼠囊胚的发育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3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缩略词表 | 第45-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