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3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信贷支持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2.2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2.2.3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22-24页 |
3.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现状分析 | 第24-44页 |
3.1 巴中市和农行巴中分行的基本概况 | 第24-25页 |
3.1.1 巴中市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3.1.2 农行巴中分行的发展历程 | 第25页 |
3.2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现状 | 第25-41页 |
3.2.1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发展的组织框架 | 第25-27页 |
3.2.2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总体要求 | 第27-28页 |
3.2.3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基本情况 | 第28-36页 |
3.2.4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模式 | 第36-40页 |
3.2.5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管理的机制 | 第40-41页 |
3.3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3.3.1 思想认识不深入 | 第41页 |
3.3.2 政策运用不灵活 | 第41-42页 |
3.3.3 服务模式不多元 | 第42页 |
3.3.4 管理落实不到位 | 第42-44页 |
4.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总体构想 | 第44-52页 |
4.1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指导思想 | 第44页 |
4.2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总体原则 | 第44-45页 |
4.3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模式构想 | 第45-48页 |
4.3.1 “银行+多户联保+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 | 第45-47页 |
4.3.2 “银行+合作社+政府增信+风险补偿基金+农户”运作模式_____ 39 | 第47-48页 |
4.4 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管理的体系构想 | 第48-52页 |
4.4.1 优化信贷管理组织架构 | 第48-50页 |
4.4.2 优化信贷审查审批机制 | 第50页 |
4.4.3 优化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 第50-52页 |
5.农行巴中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5.1 强化观念更新 | 第52页 |
5.2 强化机制建设 | 第52-53页 |
5.3 强化队伍建设 | 第53页 |
5.4 强化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5.5 强化产品创新 | 第54-55页 |
6.结论及建议 | 第55-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