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特征、职能及其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一)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第12-14页 |
(二)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 第14-15页 |
1. 民本性 | 第14页 |
2. 责任性 | 第14页 |
3. 透明性 | 第14-15页 |
4. 有限性 | 第15页 |
5. 法治性 | 第15页 |
(三) 服务型政府应当具有的基本职能 | 第15-16页 |
1. 提供公共政策 | 第15-16页 |
2. 提供公共产品 | 第16页 |
3. 提供公共服务 | 第16页 |
(四)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1. 马克思关于“社会共和国”人民政府的构想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直接理论指导 | 第16-17页 |
2. 公共产品理论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持 | 第17-18页 |
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工具与方法 | 第18-19页 |
4. 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支撑 | 第19页 |
5. 治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方式 | 第19-21页 |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 第21-26页 |
(一) 官本位等观念的存在 | 第21-22页 |
(二)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并存 | 第22-25页 |
1.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依然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 | 第22-23页 |
2.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 第23-24页 |
3. 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 | 第24-25页 |
(三) “内部人主导型改革” | 第25-26页 |
三、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26-48页 |
(一) 促进观念转变 | 第26-28页 |
1. 破除官本位,从“政府本位”转向“公民本位” | 第26页 |
2. 破除GDP 崇拜,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 第26-28页 |
(二)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 第28-31页 |
1. 着力于政府职能转变 | 第28-29页 |
2.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 第29-31页 |
(三) 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带动政府行为的转变 | 第31-34页 |
1. 正确理解“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是正确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键 | 第31-32页 |
2. 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 第32-34页 |
(四) 以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来促使政府行为的转变 | 第34-43页 |
1. 完善人大制度,疏通民意表达的根本渠道,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 | 第34-39页 |
2. 完善政协制度的协商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 | 第39-41页 |
3.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 第41-43页 |
(五) 培育公民社会 | 第43-48页 |
1.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 第43-45页 |
2.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