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贷款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问题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框架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2-14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 货币政策贷款传导渠道研究综述第14-16页
        2.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第14页
        2.1.2 货币政策贷款传导渠道作用机制第14-16页
    2.2 流动性相关理论发展第16-19页
        2.2.1 国外流动性文献综述第17-18页
        2.2.2 国内流动性文献综述第18-19页
    2.3 商业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贷款传导渠道的影响第19-20页
        2.3.1 理论分析第19-20页
        2.3.2 实证分析第20页
    2.4 研究评述第20-22页
3 我国流动性发展现状及理论分析第22-27页
    3.1 我国流动性发展历程第22页
    3.2 我国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第22-25页
        3.2.1 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环境变化第22-24页
        3.2.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行框架解读第24-25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7页
        3.3.1 统一监管标准下各家银行监管缺乏灵活性第26页
        3.3.2 缺乏对现金流的关注第26页
        3.3.3 流动性监管指标多为时点指标,造成突击达标现象较为严重第26页
        3.3.4 监管指标中计算要求、业务种类与我国情况不相适应第26页
        3.3.5 流动性监管指标的适用性有待验证第26-27页
4 商业银行流动性对贷款传导渠道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7-39页
    4.1 研究假设第27-28页
    4.2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第28-32页
        4.2.1 样本选取第28页
        4.2.2 相关变量第28-32页
    4.3 模型设定及描述性统计第32-34页
        4.3.1 模型的设定第32页
        4.3.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32-34页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4-37页
    4.5 稳健性检验第37-39页
5 研究结论、政策性建议及研究展望第39-42页
    5.1 研究结论第39-40页
    5.2 政策性建议第40页
    5.3 研究展望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总体信用风险迁移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
下一篇:基于监管视角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