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 第19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分流区交通流运行特征分析 | 第22-32页 |
2.1 分流区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2.1.1 分流区的定义 | 第22-23页 |
2.1.2 分流区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 分流区变道特征分析 | 第24-29页 |
2.2.1 车道变换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2.2 分流区交通流变道类型划分 | 第25-26页 |
2.2.3 间隙接受理论简介 | 第26-29页 |
2.3 分流区临界间隙与交通冲突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分流区交通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32-42页 |
3.1 调查准备 | 第32-33页 |
3.1.1 调查地点 | 第32页 |
3.1.2 调查内容 | 第32-33页 |
3.1.3 车辆分类 | 第33页 |
3.2 调查实施 | 第33-34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4章 分流区交通数据分析与冲突机理研究 | 第42-64页 |
4.1 分流区交通特性分析 | 第42-53页 |
4.1.1 速度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4.1.2 车头时距分布特征分析 | 第44-51页 |
4.1.3 车辆变道位置分析 | 第51-53页 |
4.2 分流区交通冲突分析 | 第53-56页 |
4.2.1 交通冲突发生位置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4.2.2 交通冲突与车头时距特征分析 | 第55-56页 |
4.3 交通冲突机理分析 | 第56-62页 |
4.3.1 车辆变道临界间隙计算 | 第56-59页 |
4.3.2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交通冲突区间 | 第59-60页 |
4.3.3 间隙区间阈值计算方法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 | 第64-74页 |
5.1 模型假设 | 第64页 |
5.2 模型建立 | 第64-70页 |
5.2.1 模型推导 | 第64-65页 |
5.2.2 关键参数计算 | 第65-67页 |
5.2.3 模型建立 | 第67-70页 |
5.3 模型检验 | 第70-71页 |
5.4 模型综合分析 | 第71-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