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独家庭的权益保障
内容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6-9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失独家庭的困境及需保障的权益 | 第11-15页 |
一、物质困境及需保障的权益 | 第11-13页 |
二、精神困境及需保障的权益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理论根据 | 第15-20页 |
一、失独家庭权益的保障:国家应尽的义务 | 第15-16页 |
二、失独家庭权益的保障:诚信政府的客观要求 | 第16-17页 |
三、失独家庭权益的保障:国家补偿理论的法理需要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权益保障的依据 | 第20-23页 |
一、制度体系 | 第20-22页 |
二、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一、立法位阶低 | 第23-24页 |
二、缺乏细则性规定 | 第24-25页 |
三、物质保障水平低 | 第25-27页 |
四、精神权益保障难落实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对策构想 | 第28-39页 |
第一节 提高立法位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具体化保障的细则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提升物质保障水平 | 第30-33页 |
一、加大特别扶助金的扶助力度 | 第31-32页 |
二、建立失独家庭专项保障基金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强化精神权益的保障 | 第33-39页 |
一、有限开放代孕 | 第33-35页 |
二、完善《收养法》 | 第35-37页 |
三、强化社会工作的介入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