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刚构桥论文

连续刚构桥收缩徐变内力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建立刚构—连续组合梁实体模型及应力分析第15-16页
        1.3.2 徐变分析方法的提出第16页
    1.4 研究方案论证第16-17页
第二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第17-28页
    2.1 概述第17页
    2.2 混凝土收缩的机理第17-19页
    2.3 混凝土徐变的机理第19-21页
    2.4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第21-23页
    2.5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第23-26页
    2.6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第26-28页
第三章 收缩徐变对结构物性能的影响第28-41页
    3.1 桥型比较第29-32页
        3.1.1 T 型刚构桥第29-30页
        3.1.2 连续梁桥第30-31页
        3.1.3 连续刚构桥第31-32页
    3.2 配筋构件因收缩徐变导致的内力重分布第32-39页
        3.2.1 内力重分布的分析第32-37页
        3.2.2 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第37-38页
        3.2.3 计算方法比较第38-39页
    3.3 超静定结构因收缩徐变导致的内力重分布第39-41页
第四章 收缩徐变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式第41-57页
    4.1 混凝土收缩应变的预测第41-42页
    4.2 混凝土徐变系数的预测第42-43页
    4.3 混凝土徐变计算的几种理论第43-51页
        4.3.1 有效模量法第43-44页
        4.3.2 先天理论第44-45页
        4.3.3 老化理论第45页
        4.3.4 弹性徐变理论第45-46页
        4.3.5 弹性老化理论第46-47页
        4.3.6 继效流动理论第47-49页
        4.3.7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第49-50页
        4.3.8 徐变计算理论的比较第50-51页
    4.4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模式第51-57页
        4.4.1 CEB-FIP 标准规范(1978 年版)第52-53页
        4.4.2 CEB-FIP 标准规范(1990 年版)第53-55页
        4.4.3 ACI-209 标准模型第55-57页
第五章 算例第57-70页
    5.1 所选桥型的简介第57-59页
        5.1.1 桥型布置第57-58页
        5.1.2 主要材料第58页
        5.1.3 荷载第58-59页
    5.2 计算结果比较第59-69页
        5.2.1 CEB-FIP 模型的计算结果第59-63页
        5.2.2 ACI-209 模型的计算结果第63-66页
        5.2.3 两种计算模型结果的比较第66-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系统的磨损研究
下一篇:X公司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