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哌沙班的合成工艺及晶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6页
    1.1 血栓第15页
    1.2 血栓的形成机制、分类第15-16页
    1.3 凝血机制第16-17页
    1.4 抗血栓药物第17-21页
        1.4.1 抗血小板药物第17-19页
        1.4.2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第19-20页
        1.4.3 Xa因子抑制剂第20-21页
        1.4.4 溶栓药物第21页
    1.5 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第21-24页
        1.5.1 阿哌沙班的基本信息第21-22页
        1.5.2 阿哌沙班的作用机制第22-23页
        1.5.3 阿哌沙班的药物动力学第23页
        1.5.4 阿哌沙班临床研究第23-24页
        1.5.5 阿哌沙班的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第24页
        1.5.6 特殊情况用药第24页
        1.5.7 阿哌沙班的解毒剂第24页
    1.6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阿哌沙班合成路线的设计第26-35页
    2.1 阿哌沙班合成路线分析第26-32页
    2.2 中间体3的合成路线分析第32-33页
    2.3 阿哌沙班合成路线的确定第33-35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35-53页
    3.1 试剂与仪器第35-36页
        3.1.1 试剂第35-36页
        3.1.2 仪器设备第36页
    3.2 化合物3 (Z)-2-氯[(4-甲氧基苯基)亚肼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第36-42页
        3.2.1 实验步骤第37页
        3.2.2 反应机理第37-39页
        3.2.3 反应溶剂的选择第39页
        3.2.4 乙酸钠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39-40页
        3.2.5 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及选择第40-41页
        3.2.6 化合物3的合成放大实验第41页
        3.2.7 本节小结第41-42页
    3.3 化合物5 1-(4-甲氧基苯基)-7-氧代-6-[4-(2-氧代-1-哌啶基)苯基]-4,5,6,7-四氢-1H-吡唑并[3,4-C]吡啶-3-羧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第42-47页
        3.3.1 优化放大后的实验步嫌第42-43页
        3.3.2 反应机理第43-44页
        3.3.3 反应的影响因素第44页
        3.3.4 三乙胺及催化剂的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第44-45页
        3.3.5 反应时间对化合物5产率的影响第45页
        3.3.6 化合物2与化合物3的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3.3.7 化合物5的合成放大实验第46-47页
    3.4 阿哌沙班1-(4-甲氧基苯基)-7-氧代-6-[4-(2-氧代哌啶-1-基)苯基]-4,5,6,7-四氢-1H-吡唑并[3,4-c]吡啶-3-甲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第47-52页
        3.4.1 优化狀后的实验步骤第47-48页
        3.4.2 反应机理第48页
        3.4.3 影响反应的因素第48页
        3.4.4 溶剂DMF用量的选择第48-49页
        3.4.5 反应后处理时水的用量对阿哌沙班回收率的影响第49页
        3.4.6 甲酰胺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49-50页
        3.4.7 甲醇钠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第50-51页
        3.4.8 水份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第51页
        3.4.9 阿哌沙班合成放大研究第51-52页
        3.4.10 本节小结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阿哌沙班晶型的研究第53-62页
    4.1 药物多晶型现象第53页
    4.2 引起多晶型产生的原因第53-54页
    4.3 药物晶型常用的检测方法第54-55页
    4.4 阿哌沙班的药用晶型研究第55-61页
        4.4.1 已报道的阿哌沙班晶型第55-56页
        4.4.2 阿哌沙班的药用晶型信息第56-57页
        4.4.3 丙二醇/水为溶剂的结晶过程第57-58页
        4.4.4 DMF/水为溶剂的结晶过程第58-60页
        4.4.5 晶型转化时回收率的研究第60-61页
        4.4.6 晶型研究的放大实验第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3页
    5.1 总结第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图第68-8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6-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菌新药MRX-I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系列多胺酞菁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光敏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