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临床药理学论文--药物代谢动力学论文

抗菌新药MRX-I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1-15页
Abstract第15-21页
缩略语及简写第22-24页
前言第24-26页
第一部分 MRX-I血浆、尿液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第26-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1. 仪器第27页
        2. 药品与试剂第27页
            2.1 对照品及内标第27页
            2.2 试剂第27页
        3. 测试条件第27-28页
            3.1 色谱条件第27页
            3.2 质谱条件第27-28页
        4. 标准曲线、质量控制样本的配制第28-29页
            4.1 贮备液配制第28页
            4.2 标准曲线配制第28-29页
                4.2.1 工作溶液制备第28页
                4.2.2 血浆标准曲线制备第28页
                4.2.3 尿液标准曲线制备第28页
                4.2.4 质量控制样本的配制第28页
                4.2.5 血浆或尿液质量控制样本制备第28-29页
        5. 血浆、尿液样本进样前预处理第29页
            5.1 血浆样本进样前预处理方法第29页
            5.2 尿液样本进样前预处理方法第29页
        6. 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学验证第29-30页
    结果第30-33页
        1. 基质效应第30页
        2. 特异性第30页
        3. 标准曲线及定量限第30页
        4. 提取回收率第30页
        5. 进样间重复性第30-31页
        6. 精密度第31页
        7. 样本稳定性第31-33页
            7.1 贮备液稳定性第31页
            7.2 样本预处理前稳定性第31页
            7.3 样本预处理后自动进样器放置稳定性第31页
            7.4 样本冻融稳定性第31-32页
            7.5 样本长期放置稳定性第32页
            7.6 样本稀释度稳定性试验第32-33页
    讨论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第二部分 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MRX-I片的药动学特征及进食对MRX-I药动学的影响第36-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1. 受试者第37-38页
            1.1 入选标准第37页
            1.2 排除标准第37-38页
        2. 研究药物第38-39页
        3. 试验设计与给药方法第39页
            3.1 单剂量药动学研究第39页
            3.2 食物影响试验研究第39页
        4. 血、尿样本留取及处理第39-40页
            4.1 血样采集及样本处理第39-40页
            4.2 尿样采集及样本处理第40页
        5. 安全性观察第40页
        6. 血浆及尿液浓度测定第40页
        7. 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统计分析第40-43页
            7.1 描述性分析第40页
            7.2 药动学参数分析第40-41页
                7.2.1 非房室参数第40-41页
                7.2.2 房室模型参数第41页
            7.3 统计检验第41-42页
            7.4 计算软件第42-43页
    结果第43-47页
        1. MRX-I单剂药动学研究第43-44页
            1.1 血药浓度第43页
            1.2 药动学参数第43-44页
                1.2.1 非房室模型参数第43页
                1.2.2 房室模型参数第43-44页
            1.3 尿排出量及尿排出率第44页
            1.4 尿排出动力学参数第44页
            1.5 剂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第44页
        2. 进食高脂肪餐对MRX-I药动学影响第44-47页
            2.1 血药浓度第44-45页
            2.2 药动学参数第45页
                2.2.1 非房室模型参数第45页
                2.2.2 房室模型参数第45页
            2.3 尿排出量及尿排出率第45-46页
            2.4 尿排出动力学参数第46-47页
    讨论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部分 健康受试者多剂口服MRX-I片600mg或800mg后的药动学研究第51-67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6页
        1. 受试者第52页
        2. 研究药物第52页
        3. 给药剂量与方法第52页
        4. 血、尿样本留取及处理第52-53页
            4.1 血样采集时间及方法第52-53页
            4.2 尿样采集时间及方法第53页
        5. 安全性观察第53页
        6. 血浆及尿液浓度测定第53页
        7. 药动学参数计算及统计分析第53-55页
            7.1 描述性分析第53-54页
            7.2 药动学参数分析第54页
                7.2.1 非房室模型分析第54页
                7.2.2 房室模型分析第54页
            7.3 统计检验第54页
            7.4 计算软件第54-55页
        8. MRX-I多剂药动学的性别差异分析第55-56页
    结果第56-63页
        1. MRX-I多剂给药后的血浆药时曲线第56页
            1.1 600 mg组第56页
            1.2 800 mg组第56页
        2. MRX-I多剂给药的血浆药动学参数第56-58页
            2.1 非房室模型参数第56-57页
                2.1.1 600 mg组第56-57页
                2.1.2 800 mg组第57页
            2.2 房室模型参数第57-58页
                2.2.1 600 mg组第57-58页
                2.2.2 800 mg组第58页
        3. MRX-I多剂给药后的尿排出药动学第58-60页
            3.1 分段尿排出与累积尿排出结果第58-60页
                3.1.1 600 mg组第58页
                3.1.2 800 mg组第58-59页
                3.1.3 累积尿排出的描述性统计第59-60页
            3.2 尿排出动力学参数第60页
        4. MRX-I多剂药动学的性别差异第60-63页
            4.1 血浆药动学第60-62页
                4.1.1 血浆药时曲线第60页
                4.1.2 血浆药动学参数第60-62页
            4.2 尿排出动力学第62-63页
                4.2.1 累积尿排出量和尿排出率第62页
                4.2.2 尿排出动力学参数第62-63页
    讨论第63-65页
    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研究创新点第68-69页
第一部分 MRX-I血浆、尿液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第69-86页
    表目录第69-81页
    图目录第81-86页
第二部分 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MRX-I片的药动学特征及进食对MRX-I药动学的影响第86-109页
    表目录第86-99页
    图目录第99-109页
第三部分 健康受试者多剂口服MRX-I片600mg或800mg后的药动学研究第109-134页
    表目录第109-123页
    图目录第123-134页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几点思考(综述)第134-148页
    前言第136-137页
    一、抗菌药物体外药效学参数第137-138页
    二、体内药动学参数第138-139页
    三、药动学/药效学指标和靶值的选择第139-143页
        1. 抗菌药物的PK/PD指标第140-142页
        2. 抗菌药物的靶值的选择第142-143页
    四、展望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1,2,4-三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下一篇: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哌沙班的合成工艺及晶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