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理论研究 | 第13-33页 |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3-17页 |
·中医学对腰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7页 |
·肝肾气血亏虚——不荣而痛 | 第13-14页 |
·邪、瘀阻滞经气——不通而痛 | 第14-15页 |
·五志七情郁积——不畅而痛 | 第15-16页 |
·中医学对腰腿痛的治则 | 第16-17页 |
2 西医学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7-20页 |
·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 | 第17页 |
·LDH的临床表现及其分类与发病机理 | 第17-18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转归 | 第18-19页 |
·社会心理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19-20页 |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现代研究 | 第20-25页 |
·推拿手法治疗 | 第20-22页 |
·针灸疗法 | 第22-23页 |
·牵引疗法 | 第23页 |
·中药治疗 | 第23-24页 |
·运动疗法 | 第24页 |
·其他疗法 | 第24-25页 |
·心理学治疗 | 第25页 |
4 中医心理学思想特质 | 第25-27页 |
·形神合一观 | 第25-26页 |
·天人相应观 | 第26-27页 |
·形神兼治观 | 第27页 |
5 中医心理学的常用治疗方法 | 第27-33页 |
·中医心理认知疗法 | 第28-30页 |
·言语开导类 | 第28-29页 |
·暗示疗法 | 第29-30页 |
·中医心理行为疗法 | 第30-33页 |
·习见习闻法 | 第30-31页 |
·导引气功疗法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认知行为治疗流程的制定 | 第33-42页 |
1 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中医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原则 | 第33-34页 |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 第34页 |
2 设计流程 | 第34-35页 |
3 流程特点及要求 | 第35页 |
4 临床技术和过程 | 第35-42页 |
·第一阶段:全面评估,改变认知 | 第35-37页 |
·第二阶段:实施治疗,纠正行为 | 第37-40页 |
·第三阶段:监督维持,防止复发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2-5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2-4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3-47页 |
3 结果 | 第47-53页 |
4 实验结论 | 第53-54页 |
5 讨论 | 第54-58页 |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LDH患者的影响 | 第54-55页 |
·“形动神静”和“治未病”思想在防治LDH的意义 | 第55-56页 |
·中医认知行为疗法特色与机理 | 第56-5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文献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现状 | 第67-76页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经典手术方法 | 第67-68页 |
2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 第68-69页 |
3 髓核化学溶解术 | 第69-70页 |
4 后路融合内固定术 | 第70-71页 |
5 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件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附件2 临床观察表 | 第77-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