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征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区段定位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2.1 基于稳态量的选线算法 | 第9页 |
| 1.2.2 基于暂态量的选线算法 | 第9-12页 |
| 1.3 区段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第15-27页 |
| 2.1 消弧线圈单相接地故障稳态信号分析 | 第15-16页 |
| 2.1.1 系统稳态电流电容分量分析 | 第15-16页 |
| 2.1.2 系统稳态电流消弧线圈分量分析 | 第16页 |
| 2.2 单相接地故障系统零序网络 | 第16-19页 |
| 2.3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等值电路 | 第19-25页 |
| 2.3.1 金属性接地暂态分析等值电路 | 第19-22页 |
| 2.3.2 高阻接地暂态分析等值电路 | 第22-25页 |
| 2.4 基于暂态量选线方法的局限性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消弧线圈补偿特征及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27-39页 |
| 3.1 消弧线圈补偿特征 | 第27-30页 |
| 3.2 矩阵束算法的改进及应用 | 第30-37页 |
| 3.2.1 矩阵束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 3.2.2 矩阵束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 第32-34页 |
| 3.2.3 算例验证 | 第34-37页 |
| 3.3 补偿特征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征选线方法验证 | 第39-52页 |
| 4.1 单相接地故障时刻确定方法 | 第39-41页 |
| 4.2 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征的选线流程 | 第41页 |
| 4.3 选线方法仿真分析 | 第41-46页 |
| 4.3.1 仿真系统参数 | 第42页 |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4.4 选线方法物理模拟实验分析 | 第46-50页 |
| 4.4.1 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 第46-47页 |
| 4.4.2 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5 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征的区段定位方法研究 | 第52-61页 |
| 5.1 单相接地故障区段特征 | 第52-57页 |
| 5.1.1 单相接地故障区段暂态分量特征 | 第52-55页 |
| 5.1.2 单相接地故障区段补偿特征 | 第55-56页 |
| 5.1.3 单相接地故障区段特征求取方法 | 第56-57页 |
| 5.2 区段定位原理 | 第57页 |
| 5.3 算法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 第68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