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2页 |
1 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14-15页 |
2 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及应用 | 第15-21页 |
2.1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应用 | 第15页 |
2.2 酰肼类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应用 | 第15-18页 |
2.3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应用 | 第18-21页 |
2.4 氧化物修饰的阴极发光 | 第21页 |
3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21-24页 |
3.1 基于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传感器 | 第22-23页 |
3.2 基于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传感器 | 第23-24页 |
4 电致化学发光的展望 | 第24页 |
5 DNA传感器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 第24-33页 |
5.1 DNA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 第26-30页 |
5.1.1 光学DNA生物传感器 | 第27-28页 |
5.1.2 压电基因传感器 | 第28-29页 |
5.1.3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 第29-30页 |
5.2 电极的修饰 | 第30-33页 |
5.2.1 表面富集法 | 第30-31页 |
5.2.2 共价键合法 | 第31-32页 |
5.2.3 自组装法 | 第32-33页 |
5.2.4 亲合素-生物素反应系统固定法 | 第33页 |
5.2.5 电聚合法 | 第33页 |
6 DNA生物传感器的展望 | 第33-34页 |
7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第二章 电致化学发光活性物质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2-57页 |
第一节 二茂铁催化Luminol ECL反应的研究及其ECL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2-50页 |
1 引言 | 第42-4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43-4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3.1 电压波形的影响 | 第45页 |
3.2 三角波幅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反应介质的影响 | 第46页 |
3.4 反应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46页 |
3.5 Luminol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FCAECL响应曲线及检出限 | 第48页 |
5 催化反应机理的讨论 | 第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齐墩果酸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 第50-57页 |
1 引言 | 第50-5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5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3.1 电极电位对本底信号及发光信号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 电压波形的影响 | 第52页 |
3.3 反应体系pH值的选择 | 第52-53页 |
3.4 反应介质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 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3.6 齐墩果酸ECL强度响应曲线及检出限 | 第54-55页 |
3.7 齐墩果酸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的讨论 | 第55页 |
4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三章 DNA-ECL探针的制备及其在DNA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第57-78页 |
第一节 FCA-D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DNA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第57-67页 |
1 引言 | 第57-5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58-5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2.2.1 探针的制备 | 第59页 |
2.2.2 Pt电极上电聚合吡咯 | 第59页 |
2.2.3 ssDNA在电极表面的固定 | 第59页 |
2.2.4 杂交反应 | 第59-60页 |
2.2.5 电致化学发光测定 | 第6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3.1 标记反应的原理 | 第60页 |
3.2 FCA-ssDNA探针的性质 | 第60-62页 |
3.2.1 探针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质 | 第60-61页 |
3.2.2 探针的电化学性质 | 第61-62页 |
3.2.3 探针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2页 |
3.3 聚吡咯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 | 第62-63页 |
3.4 ssDNA在ppy修饰Pt电极上的固定研究 | 第63-64页 |
3.5 探针的分析应用 | 第64-65页 |
3.5.1 不同序列ssDNA的识别 | 第64-65页 |
3.5.2 对互补序列ssDNA的线性响应 | 第65页 |
4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二节 Luminol-SiO_2-D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DNA分析中的应用 | 第67-78页 |
1 引言 | 第6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7-70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67-6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2.2.1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l | 第69页 |
2.2.2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 | 第69页 |
2.2.3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探针的制备 | 第69页 |
2.2.4 ssDNA在电极表面的固定 | 第69-70页 |
2.2.5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与ssDNA的杂交反应 | 第70页 |
2.2.6 ECL测定 | 第7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3.1 Luminol的ECL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70页 |
3.2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表针 | 第70-71页 |
3.2.1 纳米颗粒的粒径 | 第70-71页 |
3.2.2 纳米颗粒的ECL性能 | 第71页 |
3.3 Luminol-SiO_2纳米颗粒的修饰 | 第71-72页 |
3.4 Luminol-SiO_2-ssDNA探针的制备 | 第72-73页 |
3.5 杂交实验 | 第73-75页 |
3.5.1 杂交体系及离子强度的选择 | 第73-74页 |
3.5.2 杂交反应的温度 | 第74-75页 |
3.6 Luminol-SiO_2-ssDNA探针对不同序列ssDNA的识别 | 第75-76页 |
3.7 Luminol-SiO_2-ssDNA探针对互补序列DNA的相应 | 第76页 |
4 结论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