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小麦抗条锈性的类型 | 第14-16页 |
·全生育期抗条锈性 | 第14-15页 |
·高温成株抗条锈性 | 第15-16页 |
·持久抗条锈性 | 第16页 |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常规杂交分析法 | 第16-17页 |
·基因推导法 | 第17-18页 |
·非整倍体法 | 第18-19页 |
·细胞遗传学方法 | 第19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9-20页 |
·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在我国的应用 | 第20-23页 |
·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第20-22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 | 第22页 |
·已知小麦抗锈病基因在我国的应用 | 第22-23页 |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鉴定 | 第23-25页 |
·小麦野生近缘物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应用 | 第23页 |
·普通小麦中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鉴定 | 第23-24页 |
·华山新麦草抗病基因的开发和利用 | 第24-25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5-29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克隆 | 第29-30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30-31页 |
·论文设计 | 第31-33页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小麦品种PI 181434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第33-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供试小麦条锈菌 | 第33页 |
·PI 181434 抗条锈病测试 | 第33-34页 |
·PI 181434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PI 181434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35-39页 |
·多态性标记对美国小麦品种(系)的分子检测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PI 181434 抗条锈病评价 | 第40-41页 |
·PI 181434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41-42页 |
·PI 181434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42-46页 |
·Xwgp115 和Xwgp118 对美国小麦品种的分子检测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Libellula 和N. Strampelli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N. Strampelli 抗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52-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植物材料 | 第52页 |
·供试小麦条锈菌菌系 | 第52页 |
·Libellula 和N.Stampelli 苗期抗条锈性鉴定 | 第52-53页 |
·Libellula 和N.Strampelli 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53-54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病基因的单体定位 | 第54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54-56页 |
·统计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Libellula 和N.Strampelli 苗期抗条锈病鉴定 | 第56-57页 |
·Libellula 对CYR29-mut3 抗病性遗传分析和等位性分析 | 第57-58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58-61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病基因的单体定位 | 第61-62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62-65页 |
·N.Strampelli 抗条锈基因与小麦 5BL 和 1BL 上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关系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 H9020-1-6-8-3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第68-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植物材料 | 第68页 |
·供试小麦条锈菌菌系 | 第68页 |
·H9020-1-6-8-3 抗条锈病测试及抗条锈基因来源分析 | 第68页 |
·H9020-1-6-8-3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68页 |
·H9020-1-6-8-3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68-70页 |
·统计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7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H9020-1-6-8-3 抗条锈病评价及抗病基因来源分析 | 第70-71页 |
·H9020-1-6-8-3 对CYR33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71-72页 |
·H9020-1-6-8-3 抗条锈基因YrH9020 的分子作图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小麦品种PI 181434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第76页 |
·Libellula 和N.Strampelli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N.Strampelli 抗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 第76页 |
·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 H9020-1-6-8-3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