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5页 |
·选题背景设 | 第14-18页 |
·施农业的效应分析 | 第14-18页 |
·设施农业的生态效应 | 第15-16页 |
·设施农业的经济效应 | 第16-17页 |
·设施农业的社会效应 | 第17-18页 |
·设施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 第18-29页 |
·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几个典型国家设施农业的发展概括 | 第19-21页 |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特点 | 第21页 |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21-29页 |
·我国设施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 第21-23页 |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 第27页 |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 第27-29页 |
·地面覆盖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国外覆盖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覆盖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我国设施覆盖发展前景展望 | 第32-33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3-35页 |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地面覆盖对辣椒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4页 |
·地面覆盖对辣椒水分利用、养分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34页 |
·前茬处理方式的后效应研究 | 第34页 |
·不同水分水平处理对辣椒效应的研究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地面覆盖对辣椒土壤水肥及生理的效应 | 第35-76页 |
·试验设计及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5-39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6-38页 |
·土壤水分的测定 | 第36页 |
·土壤温度的测定 | 第36页 |
·土壤氮、磷、钾的测定 | 第36页 |
·土壤有机质、PH值、电导率的测定 | 第36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 | 第36页 |
·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植株养分的测定 | 第37页 |
·辣椒品质测定 | 第37页 |
·植株酶活性的测定 | 第37页 |
·叶片丙二醛含量与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37页 |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37页 |
·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辣椒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37-38页 |
·辣椒荧光指标的测定 | 第38页 |
·主要计算指标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覆盖对辣椒水分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39-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灌水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不同覆盖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覆盖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覆盖对辣椒品质、酶活性及植株养分的影响 | 第53-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地表覆盖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第53-54页 |
·覆盖对辣椒植株养分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覆盖方式对辣椒产量肥料吸收量与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56页 |
·地表覆盖对辣椒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的影响 | 第56-57页 |
·覆盖对辣椒叶片脂质过氧化物(MDA)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覆盖对辣椒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覆盖对辣椒光合作用和荧光日变化的影响 | 第61-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1页 |
·覆盖对辣椒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 第62-67页 |
·覆盖对辣椒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影响 | 第67-7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1页 |
·讨论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三章 前茬覆盖的后效应研究 | 第76-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实验设计 | 第7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76-77页 |
·洋葱产量、生物量的测定 | 第76页 |
·洋葱品质的测定 | 第76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 | 第76页 |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76页 |
·棚内温度的测定 | 第76-77页 |
·土壤养分的测定 | 第77页 |
·数据分析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洋葱生长时期温度情况 | 第77页 |
·前茬覆盖方式对洋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77-79页 |
·前茬覆盖方式对洋葱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前茬不同处理方式对洋葱VC含量的影响 | 第78页 |
·前茬不同处理方式对洋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前茬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洋葱PH值的影响 | 第79页 |
·前茬处理方式对洋葱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79-81页 |
·前茬处理方式对洋葱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79-80页 |
·前茬辣椒及其处理方式对洋葱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洋葱栽培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 第81-8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水分水平对辣椒产量、品质、生理生化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84-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实验设计 | 第85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85-86页 |
·土壤水分的测定 | 第85-86页 |
·土壤氮、磷、钾的测定 | 第86页 |
·土壤有机质、PH值、电导率的测定 | 第86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 | 第86页 |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86页 |
·植株中硝态氮与的辣椒品质测定 | 第86页 |
·植株酶活性的测定 | 第86页 |
·植株光合生理的测定 | 第86页 |
·叶片丙二醛含量与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86页 |
·主要计算指标 | 第86页 |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101页 |
·不同水分水平辣椒的产量与灌溉水量 | 第86-87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第87-8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87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PH的影响 | 第87-88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第88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88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88-8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89-93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8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第89-91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91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 第91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91-92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92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第93-96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93-94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94-96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植株氮素分布的影响 | 第96-97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叶片脂质过氧化物(MDA)和保护酶含量的影响 | 第97-9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叶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影响 | 第97-98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辣椒叶片保护酶POD与CAT含量的影响 | 第98-9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99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光合作用生理的影响 | 第99-101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99-100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100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不同水分水平对辣椒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0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1-104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讨论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4-107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