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

高速列车电空制动分配优化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制动技术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制动技术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制动技术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动车组制动方式与制动模式第16-23页
    2.1 制动方式的分类第16-18页
        2.1.1 摩擦制动第16-18页
        2.1.2 动力制动第18页
    2.2 制动模式分析第18-20页
    2.3 CRH2型动车组制动技术第20-22页
        2.3.1 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第20-21页
        2.3.2 空气制动控制第21-22页
        2.3.3 再生制动控制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动车组制动力分析第23-36页
    3.1 粘着力和黏着系数分析第23-24页
    3.2 再生制动力分析第24-28页
    3.3 动车组所受阻力分析第28-32页
        3.3.1 基本阻力第28-29页
        3.3.2 附加阻力第29-31页
        3.3.3 动车组运行阻力的计算第31-32页
    3.4 列车制动力的计算第32-33页
    3.5 制动缸压强的计算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制动过程速度分级的优化第36-52页
    4.1 速度分级控制的制动作用分析第36-40页
        4.1.1 制动时间计算第36-39页
        4.1.2 制动距离计算第39-40页
    4.2 现有分级制动模式的制动性能分析第40-43页
        4.2.1 最大常用制动工况的制动作用分析第40-41页
        4.2.2 快速制动工况的制动作用分析第41-42页
        4.2.3 紧急制动工况的制动作用分析第42-43页
    4.3 现有分级制动模式的制动性能分析第43-51页
        4.3.1 快速制动速度分级优化及制动作用分析第45-47页
        4.3.2 最大常用制动速度分级优化及制动作用分析第47-48页
        4.3.3 紧急制动速度分级优化及制动作用分析第48-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制动系统建模及优化第52-65页
    5.1 均衡制动控制模型第53-55页
        5.1.1 均衡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第54页
        5.1.2 均衡制动模型制动力分配第54-55页
    5.2 电制动优先控制模型第55-58页
        5.2.1 电制动优先控制的可靠性模型第56页
        5.2.2 电制动优先控制模型制动力分配第56-58页
    5.3 电制动优先的载重正反比分配控制模型第58-60页
        5.3.1 载重正反比分配的可靠性模型第58-59页
        5.3.2 载重正反比模型制动力分配第59-60页
    5.4 制动分配模型可靠性分析第60-64页
        5.4.1 均衡制动分配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第60-61页
        5.4.2 电制动优先分配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第61-62页
        5.4.3 载重正反比分配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第62-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分级控制及制动模型仿真验证第65-79页
    6.1 对速度分级控制优化的仿真验证第66-68页
        6.1.1 制动曲线仿真分析第66-67页
        6.1.2 减速度特性曲线仿真分析第67-68页
    6.2 制动控制模型优化的仿真验证第68-78页
        6.2.1 动车与拖车所需施加的空气制动力的仿真验证第71-73页
        6.2.2 动车与拖车制动缸压强的仿真验证第73-76页
        6.2.3 对仿真结果的综合分析第76-78页
    6.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7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A第82-84页
附录B第84-8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证券错误交易撤销权
下一篇:审计、管理层权力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