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顶铅锌矿二元结构的地球化学证据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6页 |
1.1.1 成矿物质来源 | 第11-13页 |
1.1.2 成矿流体性质 | 第13-15页 |
1.1.3 矿化机制 | 第15页 |
1.1.4 矿床成因类型 | 第15页 |
1.1.5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18-19页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9-2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2.2 地层 | 第20-21页 |
2.2.1 中生界 | 第20页 |
2.2.2 新生界 | 第20-21页 |
2.3 构造 | 第21-23页 |
2.3.1 澜沧江断裂带 | 第22页 |
2.3.2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 第22页 |
2.3.3 中轴断裂带 | 第22-23页 |
2.4 岩浆岩 | 第23页 |
2.5 区域矿产分布 | 第23-26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37页 |
3.1 二元地层结构 | 第26-29页 |
3.2 二元容矿岩石 | 第29-32页 |
3.3 二元矿体结构 | 第32-33页 |
3.4 二元矿石结构构造 | 第33-37页 |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9页 |
4.1 样品的选取与方法 | 第37页 |
4.2 元素地球化学 | 第37-41页 |
4.2.1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4.2.2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 第38-41页 |
4.3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41-47页 |
4.3.1 硫同位素特征 | 第41-44页 |
4.3.2 锶同位素特征 | 第44-46页 |
4.3.3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46-47页 |
4.4 成矿年代 | 第47-49页 |
第5章 成矿流体性质研究 | 第49-54页 |
5.1 样品实验方法 | 第49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49页 |
5.3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9-51页 |
5.4 流体显温测温与盐度 | 第51-54页 |
5.4.1 闪锌矿 | 第51-52页 |
5.4.2 天青石 | 第52页 |
5.4.3 方解石 | 第52-54页 |
第6章 成矿过程推断 | 第54-56页 |
6.1 构造演化 | 第54页 |
6.2 物质来源和流体特征 | 第54-55页 |
6.3 金属矿化机制 | 第55-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8页 |
7.1 取得的认识 | 第56-57页 |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1 | 第64-66页 |
附录 2 | 第66-68页 |
附录 3 | 第68页 |